更多 |
![]() |
日期: 2012-3-19 17:29: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更多 | 熱度:1762℃
【錄音網 LUYIN.com】這是一次大膽的想象和策劃。當產業的轟鳴,驚醒了沉睡的荒嶺荒坡,太行山上,有了一道震撼人心的現代風景。
這是一種堅定的決心與信心。一個城市的騰籠換鳥,有爭議,有陣痛,但正是這種銳意整合,贏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是一曲激越而生動的贊歌。一個個此起彼伏的新項目,伴隨著新產業的快速延伸,濟源多了一個萌動活力、潛力無限的經濟增長點,數以萬計的周邊群眾,清晰地感受到改變生活的力量。 這里,是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 從聞名全國的五小工業,到洋洋灑灑的產業集聚,濟源從來都不缺乏奇跡。但在一個個現象、速度的背后,濟源也時常遭遇瓶頸。新項目新機遇的垂青,本土企業擴張的急迫,往往受限于城市里日漸局促的發展空間。 新世紀,一個“工業出城、項目上山”的思路,使濟源的未來豁然開朗。玉川產業集聚區,正是源于濟源對產業布局的深刻思考。 2007年5月,濟源決策規劃建設玉川產業集聚區。玉川集聚區,位于中心城區以北,一期規劃控制總面積26平方公里,可開發荒山荒坡未利用地3萬余畝,除保留原生態用地1萬畝外,可開發工業用地2萬余畝,相當于建國60年來濟源全部工業用地的總和。二期規劃控制總面積30平方公里,可開發荒山荒坡工業用地3萬余畝,可滿足今后10年工業發展用地需求。2009年,玉川產業集聚區躋身河南省26個對外開放重點產業集聚區行列,并榮獲“全省先進產業集聚區”榮譽稱號,2010年8月被確定為“全國土地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活動試點單位”。 一條遼闊壯觀的環山產業帶,幾個生機勃勃的產業集群,和大氣、靈氣、秀氣的城市遙相呼應,揭開了“產城一體”的新篇章。 2000多年前,愚公曾經在這里揮鎬挖山。2000多年后,愚公后代把敏銳的發展觸角,延伸到太行山里曾經人跡罕至的角落。玉川產業集聚區,是一個希望地帶,寄托著濟源對未來的強烈期許。 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地圖上的信筆揮灑,意味著大山里經年累月的奮斗。曾經沉寂的荒嶺荒坡,被幾條橫空出世的干道,劃分成一個個蘊育著活力、蘊育著希望的板塊。 三年多來,濟源傾全市之力,建設玉川產業集聚區。市財政累計投資5億余元,社會及其他投資25億元,新建主干道80公里;新建供水、排水管網8萬米;新建干線電網22萬米;建成日供水15萬方的供水工程、日排污10萬方的排污工程以及供氣工程;新建標準化廠房22萬平方米。水、電、路、氣、通訊等“五通”的實現,為更多企業的入駐奠定基礎。 這里,不光是一個產業帶,一個新興的發展空間,更意味著產業整合的創意與落實。 玉川產業集聚區,按照“集中、集聚、集群、集約”的總體要求,目前已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就業人口3萬余人,形成了三大產業集群。 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集群,以豫光集團為龍頭,依托有色金屬,構建“合金——新材料——機械電子——裝備制造”產業鏈;光伏產業集群,以中博集團為龍頭,依托多晶硅,構建“多晶硅——單晶硅——硅片——電池”光伏產業鏈;化工產業集群,以恒通集團為龍頭,依托PVC樹脂,構建“樹脂——加工——新材料——裝備制造”產業鏈;循環經濟產業集群,以中國建材集團為龍頭,依托廢渣、廢水、廢氣,構建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 新興產業迅速做大,傳統產業更強更優。三大產業集群、三大產業鏈條,伴隨著玉川產業集聚區激越的成長脈搏,形成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態勢。 十二五,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當科學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當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的課題迫在眉睫,當一個城市的產業發展瞄準更高更遠的目標——玉川產業集聚區,作為一個新興活力地帶,必將被賦予更加神圣、更加艱巨的使命。 2010年,玉川產業集聚區完成營業總收入183億元,工業增加值50億元,實現利稅22億元。 集聚區發展的備忘錄上,已明確制訂了2012年發展總量規模翻一番的目標。屆時,企業年營業總收入將達到500億元,工業增加值180億元,利稅將實現50億元,就業人口將達5萬人,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將被控制到2噸標準煤以下。 2015年,十二五末,玉川產業集聚區發展總量規模將實現第二次翻番。這里將基本形成四大產業集群,企業年營業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工業增加值360億元,將實現利稅100億元,新增就業5萬人,帶動10萬人致富。這里將被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區域新興的新能源及能源基地、中原重要的化工基地,將成為循環經濟示范區、生態園林產業園,成為濟源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 一段沉寂的歷史,已成為永遠的過去。 一方充滿活力的熱土,必將催生玉川大地新傳奇。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