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網 LUYIN.com】川中明珠,四川遂寧,這里風景秀麗,人杰地靈。
這里,有位于神奇的北緯30°的大英中國死海,有驚羨世界的文化瑰寶——國寶宋瓷,有千年皇家御賜禪林——廣德寺,以及永恒絕頂的靈山圣水之地——靈泉寺。
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神奇的自然景觀,使遂寧成為一個充滿神奇和夢幻色彩的休閑旅游之都。
遂寧龍鳳古鎮,因是傳說中觀世音菩薩的出生之地而遠近聞名。
龍鳳古鎮,位于遂寧涪江河畔,總占地面積148公頃。美麗的觀音湖煙波浩淼,滋養著這一方神奇而美麗的熱土。
龍鳳古鎮地理位置十分獨特,歷史文化十分濃厚。古鎮因居山梁之脊,山勢突兀,猶如鳳凰展翅;涪江繞東北流過,一衣帶水,宛如一條巨龍。古鎮依山傍水,似龍鳳相戲,故名龍鳳場。
《四川遂寧縣地名錄》記載:龍鳳古鎮系古興寧國所在地。早在東漢王朝時期,遂寧就在此建德陽縣,三國、南北朝時期,龍鳳古鎮均為縣治駐地。在1800多年前的東漢末年,群雄稱霸。蜀國名將張飛率軍來到遂寧,在今天龍鳳古鎮附近的涪江之濱大戰劉璋,并生擒劉璋的大將軍李奇,攻占川中。張飛因此為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后人把當年張飛率軍擺渡過涪江的遺址稱為“過軍渡”。
如今的過軍渡,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過軍渡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后,上游已經變為湖面寬闊、碧波蕩漾的觀音湖,大壩所在位置即為“過軍渡”遺跡,大壩所在的村落名叫“張飛梁村”,而當時張飛所率領的軍隊就駐扎在今天龍鳳古鎮所在的位置上。
龍鳳古鎮名氣之大,除了留有三國名將張飛的足跡外,更引人注目的,則是廣為流傳的觀世音菩薩的傳說。
在古鎮濃厚的觀音文化傳說中,龍鳳古鎮是中國觀音文化的主人公——妙善公主出生的地方。
相傳在西漢中期(約在公元前116年左右),漢室后裔劉駒因父親劉濞謀反而逃亡到遂寧梓潼鄉,受到當地大財主梓員外青睞,將女兒許配與他,結下一段永恒的龍鳳良緣。漢武帝登基后大赦天下,劉駒不但免罪且被封王,又因劉駒不愿回京聽封,要留在梓潼鄉當莊主,漢武帝便封他為妙莊王。
成了妙莊王之后的劉駒,在位于涪江中游右岸、距今遂寧城南約十公里處,一個名叫金馬場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龍鳳古鎮所在地)建都,創建了諸侯城邦國——興寧國,在那里生下他的三女兒——妙善公主,也是被后世供奉真善美化身的觀音菩薩的原形。
在遂寧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觀音菩薩三姊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在廣德寺,唯有三姐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
這里說的觀音菩薩三姐妹,就是古興寧國妙莊王的三位公主,分別叫妙清、妙音、妙善。三姊妹得道成為姊妹觀音前,在充滿傳奇色彩的龍鳳古鎮度過了天真純潔的少年時光。這三姐妹雖然貴為公主,卻心懷天下,極富同情心,關心百姓疾苦,常常慷慨解囊,扶弱濟困,修橋補路、防澇治水、建房造屋、施糧施藥、興辦學堂,深得四方鄉民擁戴,對她們感恩戴德,龍鳳古鎮因此留下了她們無數溫馨的足跡和道不盡的美麗傳說。
時至明清,龍鳳場成了古遂寧的商貿重鎮,由于交通便利,四方商賈云集、佛教信徒流連往返,小鎮一度成為經濟十分繁榮的古鄉鎮。
今天,龍鳳古鎮仍然留有明清建筑風格的三宮兩廟、古塔?小白塔、涪江河水碼頭等建筑遺跡。
民間盛譽的“觀音故里”遂寧,是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命名為“中國觀音文化之鄉”,是與南海普陀齊名的中國著名觀音道場之一。每年,遂寧靈泉、廣德兩大禪寺,都會舉行盛大的觀音誕辰紀念法會,萬方香客云集,百萬信眾朝拜,香煙繚繞,禪音妙曼,熱鬧非凡,堪比麥加朝圣盛況,實證遂寧是中國姊妹觀音文化的故鄉。
今天的龍鳳古鎮,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瓦一房,一寺一廟,無不彰顯著中國民俗觀音文化發源地的厚重與滄桑,成為人們洗滌心靈、觀光旅游的絕佳去處。
為了更好的解讀龍鳳古鎮的觀音文化,讓我們走進古鎮,去親身感受一番這靈山靈水的心靈浸潤。
妙善廣場,農家青石板材鋪筑而成,廣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由古城樓、游客中心等建筑構成。廣場上,一面大旗居中而立,迎風招展,上書“川中第一鎮”5個大字,旗桿高15米,旗面高9米,旗幟為全手工刺繡,據稱為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面手工刺繡旗。古鎮“龍鳳”二字,鐫刻在古城樓的上方。
傳說妙莊王在此建立興寧國之后,便帶領眾民興土木,筑城墻,修宮殿,建軍營,并且號令臣民向當地百姓學習耕作、捕撈等農耕文明,并把西域的養殖技術以及冶煉、制銅、音樂等傳統技藝傳授給當地百姓。
不久,妙莊王與梓潼小姐成親,并先后生下三個女兒。據說,當三女兒妙善公主出生之時,龍鳳城金鳳飛舞,天降五彩霞光,小公主出生之后,位于龍鳳屬地的興寧國風調雨順,物阜民豐,一個政權穩定,商貿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的新興城邦國家已初具規模。后來,妙善公主歷經種種磨難,最后成佛成仙,成為人們鼎禮膜拜的觀世音菩薩。
龍鳳古鎮最引為驕傲的一點就是:古鎮雖小,卻是傳說中觀世音菩薩出生的地方!
走過廣場,是一條枝繁葉茂的大道,名叫古楠大道。古時的龍鳳場雖然水土肥沃,但古楠樹在這里卻是難以成活的。妙善公主出生后,時常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這條大道上散步、玩耍,并且常常為古楠樹澆水剪枝,在妙善公主的料理下,枯萎的古楠樹猶如得到神靈的庇護,紛紛生根發芽,最后長成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人們都說,是妙善公主的靈異和愛心使得古楠樹枯枝發芽,并且枝繁葉茂的存活下來,不但如此,但凡是妙善公主走過的地方,便有古楠樹生根發芽,于是,在今天的龍鳳古鎮,便有了這條以紀念觀音菩薩愛心、善心為主題的“古楠大道”。
聽濤軒,位于古楠大道一旁,龍鳳古鎮規劃建設完成以后,由人工渠河引水而建的湖面波光粼粼,荷花點點,在這里,人們可以極目遠眺,使疲憊的心靈得到極大的放松。
這兩個亭子是連在一起的,從上往下看就像兩顆心緊緊的連在一起,所以叫做“連心亭”。據傳,妙莊王與寶應王妃非常恩愛,他們時常來到這個連心亭里,在這里觀風景,話衷腸,訴真心。“連心亭”是他們千年不變的愛情的見證。據傳,凡是手牽手一起走進這個連心亭的有情人,都能白頭到老,永不分離。
這座獨居一格的木質建筑叫做“澄心齋”。
佛學經典中一直強調一件事情,那就是“治心”,通過治心來治身,而治心之根本就在于先澄心。所謂澄心就是指讓心情清凈。
林清玄在《心的影子》一文中寫道:“一個人的心如果澄凈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處處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還有什么能夠迷惑、沾染著我們呢?”
心靈被外界的烏煙瘴氣所縈繞,不淡定,要想達到“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是不可能的。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建“澄心齋”的目的,正是為了讓人們在紛繁的世事當中,能夠抽身而出,到此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
在觀音文化傳說中,妙善公主成佛之后,依然關注著龍鳳城的百姓,希望這里的每一個百姓都能得到幸福,于是便將自己手中的一串佛珠解散,變成了一面可以抵御一切外來邪氣侵襲的墻壁,就是今天我們所見的這一面“佛珠墻”。 “佛珠墻”不是用普通的磚塊堆砌而成的,而是由一顆一顆的佛珠串聯而成,每一顆佛珠都代表著一種好運,并且這些佛珠還會轉動。撥動佛珠,就會贏得來自仙界的關于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婚姻美滿、家庭幸福等美好祝愿。
龍鳳古鎮依山傍水,妙莊王建興寧國前曾有一條破舊的棧道,是當時百姓進入龍鳳場鎮的唯一棧道。由于棧道破舊不堪,人們行走不便,且時有危險發生,妙善公主慈悲為懷,便將收服的一條惡龍化為一條平安棧道,供百姓出行,從此,百姓出入更加方便,龍鳳場的交通、商貿更加發達。
由于這條棧道是觀世音菩薩指龍變化而成的,從上往下看就像一條巨龍在江水中遨游,于是人們便稱此棧道為“游龍棧道”。據傳,經觀音菩薩點化之后,凡是從“游龍棧道”上走過的人們,可祈保出行順利,車馬平安。
這個酒坊叫做月影酒坊。旁邊的這棵樹是龍鳳古鎮著名的“月老樹”。月老是專管婚姻姻緣的神仙,若有善男信女在月老樹前祈求姻緣,這個和善的老頭便會翻閱“天下婚書”,查看世間誰與誰有緣定三生的姻緣,并及時趕到用紅絲帶把兩個有緣人的腳纏在一起,從此,這對有緣人就會逐漸靠攏,直到牽手走入洞房。據傳,每當在月老樹前祈愿的善男信女們實現自己的愿望的時候,也就是新婚洞房花燭之夜,天上的月亮便會把這棵“月老樹”照亮,樹影婆娑,披撒在旁邊的這座酒坊上,酒坊因此得名,叫做“月影酒坊”。
這座獨具一格的閣樓,是龍鳳古鎮著名的“棲鳳樓”。 相傳三公主妙善出生之時,一只金鳳凰翩翩而至,落在了城墻下校場壩的點將樓上,頓時天樂齊鳴,霞光萬丈,異香滿堂。從此,老百姓便把當時金鳳凰落腳的“點將樓”改稱為“棲鳳樓”。
妙善公主出生之后,“棲鳳樓”也一度成為妙善公主所居住的閣樓。
走進龍鳳古鎮,有關觀音文化傳說的景點隨處可見。妙善公主常年誦經的佛音石,古時龍鳳場通往外界的唯一碼頭慈航渡,后人們為紀念張飛征戰川中、煮酒慶功的“煮酒驛道”、 林立的茶樓酒肆,以及龍鳳水電站、過軍渡水電站等等,一處處景點,讓人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暢游龍鳳古鎮,人們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古興寧國時期那個充滿神奇而曼妙色彩的時代。
如今,龍鳳古鎮“三區一環”的規劃布局業已形成,龍鳳場鎮旅游區、龍鳳水島旅游區、龍鳳山灣旅游區,龍鳳古鎮旅游大環線的建設正一步步推進。一個以風韻水鄉為背景,以龍鳳文化為特色,以古鎮休閑為主題,以和諧色彩為亮點的古鎮,一個觀音文化與龍鳳文化完美融合的休閑古鎮正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