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人類的朋友
它是和平的使者
它是美好幸福的期待
它是天空中飛舞的精靈
這是在1980年,鄭緒蘭為電影《鴿子》演唱的插曲,在當時成為傳唱一時的抒情歌曲。今天我們就伴隨著這首優美的旋律,一起走進鴿子的世界。
鴿子在天空中翱翔,就像是一群自由的小精靈,它們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讓城市的天空平添了不少靈動的神韻。在世界的許多地方,鴿子都是與人類和睦相處的朋友。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古代的埃及人就已經開始用鴿子傳遞書信了,古代埃及人也是最早進行信鴿比賽的人,最先歸巢的鴿子為主人贏得榮譽,這種古老的比賽方式一直延續下來。
20世紀初的上海,當租界里的西方人把一些新鮮、刺激的競技活動帶到中國時,他們也帶來了現代形式的信鴿比賽。要說起這段歷史,就不能不提到中國現代信鴿活動的先驅、一代養鴿名家――李梅齡。當時上海有一個信鴿俱樂部,而這個俱樂部卻一度沒有一個中國會員。李梅齡當時是上海的一名醫生,自幼喜歡養鴿,他一心想打破當時上海鴿界為洋人一統天下的局面。
上海鴿友 顧海澄 (同期聲)
李梅齡那個時候很想和他們決個雌雄,但是他拿自己的鴿子去呢也不行,所以他首先要引進鴿子,然后要入他的會。他正好有個親戚在德國,他就托他親戚引進了10個鴿子5對。
李梅齡對引進的種鴿進行了精心的培育,繁殖出的幼鴿很快就在幾次短距離的比賽上漸露鋒芒。1935年,在一次放飛天津的950公里遠程比賽上,李梅齡參賽的信鴿更是包攬了前5名。
上海鴿友 顧海澄 (同期聲)
那個時候就轟動上海了,也轟動了西方,他們認為中國鴿子不夠水準,而現在把他們打敗了。勝了以后呢,西喬覺得這個鴿子會會長應該請他李梅嶺來當,非常熱情,他幫他簽了個名,然后把這個位子讓給了李梅齡。那時候他就當上海信鴿會長。
上海信鴿俱樂部,也因此更名為“上海信鴿會”,成為中國現代史上第一個中國人自己主持的信鴿組織。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建國初期,人們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鴿子被更多地看做是這種美好生活的象征。
這段珍貴的電影紀錄片,就為我們留下了50年代初期,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和國畫大師齊白石等人玩賞鴿子的情景。我們不難感受到,那時人們安寧、祥和的生活氛圍。
從50年代過來的人還會記得,當時許多重大的慶典中,也經常出現放鴿子的場面,它們往往和少先隊員組成的方隊同時出現,展現了一個新生國家對美好未來的信心和企盼。但在后來的一段時間里,由于政治的影響,信鴿卻被列為禁養的寵物之一,中國的信鴿活動一度中斷了。
沈杰是一位新聞電影的攝影師,也是一個鴿子迷,對于一個從小就喜歡養鴿子的人來說,不讓養鴿子的那段日子實在不好過。那時,他出國采訪時,一有時間,就要找機會去看看自己喜愛的鴿子。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影師 沈杰 (同期聲)
這是1973年“文化大革命”高潮的事,我在巴黎的凱旋門在喂鴿子,別人就跟我說,現在正是批“封資修”的時候,你得注意點兒,我沒理他。
1979年,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召開,這是新時期人們迎來的第一個全國體育盛會。沈杰是參加報道的記者,他以一個記者,也是一個鴿子迷的身份向大會組委會提出了一個特別的建議。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影師 沈杰 (同期聲)
我說這一次“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了,是不是可以放點鴿子?他說鴿子北京沒有呀。
我說沒有呀,你們通知上海,讓上海拿點鴿子到北京來放,不是蠻好嗎。最后他們采納我的意見,就讓上海運了兩千只鴿子到北京來。
2千只鴿子放成了,觀眾們興高采烈,8萬人的體育場長時間地熱烈鼓掌。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影師 沈杰 (同期聲)
后來我就本著這么一個旨意,鴿子是和平的天使,人美好的象征,后來我就當著上海信鴿協會負責人說,我要給鴿子平反,一定要拍一部影片《鴿子》。
1980年,由沈杰拍攝的電影《鴿子》在全國公映,電影新鮮的內容、輕松的風格,獲得了觀眾們的喜愛。在影片中由鄭緒蘭演唱的插曲不脛而走,對于剛剛迎來一個新時期的人們來說,歌曲唱出了他們迎接新生活的喜悅之情。也就是從那時起,中國的信鴿活動開始全面恢復。
其實早在漢朝的時候,張騫和班超出使西域,就是利用信鴿來傳遞消息的;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也用信鴿把優勝者的名字傳到四方;解放后,在我國的邊防線上有的地方還利用信鴿作為通信工具,并且訓練出了大批優秀的軍鴿,有的鴿子還立過功呢。
訓練出一只優秀的軍鴿是非常不容易的,小鴿子在出生28天后就要開始這樣的個別訓練。軍鴿有一條嚴格的紀律,就是不允許吃生人給的食物,這些鴿子違反了紀律,就要給予警告。軍鴿的飛行訓練是在這些特定的環境里進行的,背上信袋,帶上信管,進行多方位的放飛訓練,這樣可以加強軍鴿識別復雜地形的能力,經受住各種考驗。經過這樣的鍛煉,軍鴿才能擔負起通信的任務。
今天,中國信鴿協會是一個擁有30萬會員的龐大組織,每年頻繁的賽事都會吸引眾多的賽鴿好手參加。每次比賽,鴿友們都要先把鴿子集中到一起,然后由組織者運送到放飛地統一放飛。對每只參賽鴿子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
北京市信鴿協會負責人 周祖祺 (同期聲)
會員馴養信鴿它是有標記的,要不就分不出來什么叫信鴿,什么不是信鴿了。這個信鴿標記呢,它本身呢給它戴一個足環。這個足環呢,在它出生以后第七天給它戴上,戴上去了以后,就永久地拿不下來了。所以這只鴿子它能參賽,也就是說參加各種比賽,這是一個參加比賽的標志。
今天,信鴿比賽已經成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一項民間競技活動,數萬羽鴿子騰空而起,帶著無數中國人的希望,展翅高飛,成為天空中飛舞的精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