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 |
日期: 2012-3-30 17:04: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更多 | 熱度:2144℃
紅土地、紅土情,紅土培育了一批教育先行的好干部;
紅土地、紅土情,紅土孕育了一大批獻身教育的好園丁; 紅土地、紅土情,紅土蘊育了許多鐘靈毓秀的杰出人士。 在陸良大莫古這片撲朔迷離,人杰地靈的紅土地上,一批新星冉冉升起,他們在軍界、商界、學界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成為陸良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 ——陳世俊,原成都軍區副司令,中將軍銜,系大莫古阿油堡村人; ——焦加良,原盤龍云海藥業有限公司總裁,現龍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系大古莫古甘和村人; ——李昂生、張自兵博士,均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系大莫古霧露頂村人; 另外還有大莫古太平哨村的李氏兄弟一家三博士,這些都被鄉里傳為佳話,成為感召后生憤發學習的榜樣和楷模。據統計,大莫古鎮是陸良縣擁有博士學歷人數最多的一個鄉鎮。 循著歷史的足跡,從這些文曲星升起的地方,窺探這片紅土地,確有幾多遐思。 是誰舞動“執政為民、教育先行”的長練?是誰營造英才輩出的空間?是誰甘當農家莘莘學子成才的基石和階梯? 拷貝心靈,帶著這些深沉的思索,觸摸大莫古鎮這片厚重的紅土地,卻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感悟。 第一篇章 沉甸甸的重托 當步入大莫古鎮這片紅土地時,一股清新的時代氣息迎面撲來,這里把教育列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提出最為響亮的口號是“執政為民,教育先行。”大莫古鎮黨委、政府不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無論是歷屆還是現屆黨委政府,都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在第一時間到全鎮中小學校聽、查、訪、議,深入了解各校的辦校困難并盡力及時解決。在制定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安排年度財政預算等方面,均堅持“教育優先”的原則,形成了“黨以重教為樂,政以興教為本”的良好氛圍。 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精心描繪大莫古教育事業騰飛的巨幅畫卷。鎮黨委政府先后出臺了《大莫古鎮教育發展五年規劃》等一系列的文件,從而使大莫古鎮教育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不遺余力地舉全鎮的財力來興辦教育。大莫古鎮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別實現地方財政收入999.46萬元、986萬元、1101.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506元、2743元、2963元;教育經費總支出分別為958.54萬元、1037.06萬元、1218.62萬元;人均教育經費總支出分別為210.91元、226.12元、260.62元;04—06年財政對教育撥款分別為847.38萬元、905.14 萬元、1166.7萬元;增長率分別為23.8 %、6.82%、28.9%;三年教育總支出中財政撥款所占比例分別為88.4%、87.28%、95.74 %;三年年生均教育事業費小學分別為1089元、1171元、1397元;初中分別為820元、847元、1231元;教育事業費支出中公用經費分別為89.13萬元、115.54萬元、184.52萬元,占教育事業費支出的比例分別為9.3%、11.14%、15.14 %。 全面實施和提升教育隊伍多元化的綜合素質。大莫古鎮黨委政府把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培訓當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工作來抓。建立并完善了中小學校長培訓和上崗制度,實實在在的開展了中小學校長崗位培訓,認真開展中小學校校長的繼續教育,以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加強"名師"工程建設,構建了一支適應素質教育的創新型骨干教師隊伍。通過確實有效的措施,加強了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訓和選拔。通過開展了以培訓全體教師為目標,以骨干教師為重點,實施了提高學歷層次培訓、課程改革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全面提高了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轉變了觀念,樹立了適應課改的理念,轉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這樣就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 積極有序地探索和進行課改實驗。2002年9月,大莫古鎮教育全面啟動小學、初中課改實驗。確立教育科研項目,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分別開展了優化課堂結構、樹立有效教育意識、德育分年級教育、評價教師及學生成長等全方位的研究工作。做到開口小、過程實、效果顯。各中小學結合實際,逐步深化,實驗取得了的階段性成果。 穩步推行教育內部體制改革。大莫古鎮形成以中心學校教研組為龍頭,各學校自主創新為依托的教學機制,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引入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積極投入課改大潮,使大莫古鎮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蓬勃發展,結合教育內部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充分發揮績效的“杠桿”作用,調動了老師的積極性,把大莫古鎮的教育體制改革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二篇章 眾人拾柴火焰高 “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 “萬年大計,教育為本”,“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這一辦學理念已深得民心。如今在大莫古鎮,社會辦學已蔚然成風,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地方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這些社會辦學的動人事例,成為厚德載物的時代金曲,彌漫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留裊裊炊煙上,演奏出天籟的回聲…… 在改善辦學條件上,歷屆鎮黨委政府想方設法,絞盡腦汁,不遺余力地為之奔忙,全鎮每一所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扶貧排危的身影。2003年挪巖小學排除教學樓危房1118平方米,總投資58萬元;同年霧露頂小學排除危房929平方米,總投資49.8萬元;2004年,向子坡小學排除教學樓危房150平方米,投資了8萬元;發峨哨小學排除危房179平方米,投資了10萬元;2005年,回輝哨小學排除危房246平方米,投資14萬元;2006年,阿油堡小學排除危房1006.7平方米,連帶附屬工程,總投資75萬元;小巴茅小學排除危房87.26平方米,總投資5萬元。與此同時,2007年鎮黨委政府以及當地村社領導積極主動的爭取,新村街小學被列為了明德工程項目,爭取到項目資金60萬,省教育廳配套資金30萬,村民投工投勞計68萬,鎮政府補助4萬,總投資達162萬明德工程現已破土動工。 身在異鄉的大莫古籍游子時刻都情系故土。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陳世俊中將,身在軍營,情系故土。當他聽到阿油鋪小學教學樓地基下陷,墻體崩裂,教學樓成了危房,學生無處上學的時候,他主動協調資金70多萬元,迅速的折除,重建了阿油鋪小學教學樓。為家鄉的教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大莫古甘和村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焦加良,辦藥廠,賺錢回家蓋學堂。還有什么贊嘆比這更親切的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及國務院發布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有關規定,原盤龍云海藥業有限公司總裁,現龍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焦加良先生,2003年異地新建甘和小學,投資235萬元,總建筑面積2470平方米。 第三篇章 三尺講臺寫春秋 歲月流淌著美的旋律,美在歲月中釋放出光澤。 大莫古鎮的廣大教職員工,在三尺講臺上默默無聞地耕耘,他們用師生情深的舐犢之情,拔弄了一根根動人的心弦,至今還彌漫著淡淡的芳香…… ——大莫古小學教育萬克明,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中,廢寢忘食的工作,幾次昏倒在講臺上,當時他的學生一次次含淚呼喚著他們心中最敬重的老師; ——大莫古鎮一中教師資云林,情系學生,關愛學生,親手在自己的家中煮夜宵給學生吃,難能可貴的是親自背一個跌傷的學生上下課,直到康復為止。 第四篇章 橘子紅了 橘子紅了。眾手澆開的大莫古教育事業之花,姹紫嫣紅,已成為紅土地上最亮的一朵書海奇葩。 大莫古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29所,民辦幼兒園10所。在校在園學生11207人,其中在園幼兒2135人,在校小學生6115人,在校初中生2957人。2004-2006年小學入學率分別為99.9%、100%、99.92%,鞏固率、畢業率均為100%,初中入學率98%、98.4%、99.4%,初中階段的輟學率得到有效控制,初中升學率分別為52.84 %、61.52%、59.58 %;全鎮青壯年脫盲率到2006年底達 99.4%。大莫古鎮小學現有教職工345人,學歷合格率三年均為100%,其中達?坡2004年41%、2005年57%、2006年62.25%;初級中學教職工142人。學歷合格率99.21%,其中達本科率2004年11.48%、2005年35.9%、2006年41.9%、小學校舍建筑面積28558平方米,危房2989平方米,初中校舍 16230平方米。 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精心關愛和支持下,大莫古鎮于1993年順利完成了普六義務教育任務;1996年又順利完成普九義務教育任務。200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首批"兩基"工作先進鄉鎮,從而實現了"高標準普九、規范化辦學"的目標。2003年上半年大莫古二中晉升為云南省一級三等示范學校,2003年底,大莫古鎮一中晉升為云南省一級二等示范學校;2006年9月,麻舍所小學晉升為云南省一級三等示范小學。在上級對各學校的督導評估中,大莫古鎮一中、鎮二中、愛位小學、麻舍所小學、甘河小學均被評估為優秀。在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上,大莫古鎮一中、鎮二中、麻舍所小學均高規格的建起了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并有多家小學接通了互聯網。全鎮中小學全部配齊了遠程教育設施設備,實現了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全鎮12所村委會完小全部添置了一體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物質保障。2004-2006三年時間內,全鎮共排除D級危房3634.48平方米,還有D級危房2989平方米。就目前而言,可以說大莫古最好的房子就是學校。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大莫古鎮中心學校、鎮一中在縣教育局對各鄉鎮中心學校、中學的教育工作目標年度考核中均被評為一等獎。 尾 聲 撕片白云當哈達,獻給關愛大莫古教育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獻給魂系大莫古教育事業的園丁,獻給期望大莫古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的父老鄉親。 盤江水暖,紅土情深。您們支持教育事業的情深厚意,將載入史冊,名揚千古。 紅土地,紅土情,情滿爨鄉; 紅土地,紅土情,情灑教育。 讓我們啟迪廣袤思維,舞動心靈的源泉,揮灑世紀風采,在這片充滿希冀的紅土地上,盡情播種和耕耘大莫古鎮教育事業的未來……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