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饒的豫西大地上,有一座美麗的縣城———新安縣,這里山清水秀,風光秀美,文化深厚,是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書法之鄉(xiāng)”、“教育強縣”。在縣城的澗水河畔,慕容山腳下坐落著一所百年老校——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實驗小學。其創(chuàng)建于清朝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前身是新安縣高等小學堂,建國后1961年更名為新安縣實驗小學,距今有108年的歷史。
踏著歷史的風輪,斗轉星移,實驗小學走過了一段艱辛而自豪的歲月。如今的實驗小學是洛陽市規(guī)范化小學,占地面積10080㎡,建筑面積11969.88㎡。現有2400余名學生,36個教學班,95名在編教職工。在編人員學歷全部達標,其中本科學歷31人,大專學歷57人,中師7人;中級職稱40人,初級職稱55人;省骨干教師6人,市骨干教師5人,縣骨干教師3人;省優(yōu)秀教師1人,市級優(yōu)秀教師16人。學校有乒乓球活動房、健身房、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了省頒一類標準,勞動、音樂、美術、體育器材配備均達到了省頒二類標,有實物圖書45500余冊、電子圖書30000余冊,教學儀器配備達到準。學校五、六年級教室全部安裝了多媒體。
一百多年的滄桑巨變,一百多年的薪火相傳。當歷史的車輪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實小人把“一切為了全體學生的健全發(fā)展”確立為核心辦學理念,秉持“做有益于社會的人”之校訓,本著“以優(yōu)秀文化育人,育有益社會之人”的辦學思想,在探索與奮斗中發(fā)展,在繼承與開拓中提升。
一、這里是播種文明的搖籃
(一)星火燎原,播種文明的搖籃
新安縣實驗小學是我縣第一所公立學校,曾命名為新安縣高等小學堂、新安縣女子小學、新安縣初級師范學校、新安縣職業(yè)學校、新安縣簡易師范學校、新安縣實驗小學,可以說新安教育的圣火,是從這里點燃。
同期聲:實驗小學成立已有百年歷史,曾先后培養(yǎng)畢業(yè)生15000余人,其中既有辛亥革命志士、“五四”運動闖將,也有抗日救國先鋒、解放戰(zhàn)爭英雄;既有黨政軍的領導干部,也有實業(yè)界的精英人士;既有科學文化上的著名學者,也有教育界的能人專家。他們?yōu)樾掳驳恼衽d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校園文化,彰顯樸實的理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走進新安實小的校園,你會感覺到這是一片豐厚的人文沃土,你會被她撲面的文化氣息所陶醉。
校園的醒目位置刷寫著樸實而內涵豐富的“三風”主題詞:教風——厚德、博學、善教,學風——養(yǎng)德、立志、勤學,校風——文明、向上、求真。
教室門口充滿童真童趣的班級展示臺、教室后邊獨具特色的班級黑板報、星級評比臺、走廊里造型獨特的經典詩詞牌、花壇里溫馨的提示語、宣傳櫥窗里多姿多彩的活動畫面、電子屏幕上的當日要聞、紅領巾廣播站甜美的廣播……你會發(fā)現這里的每一堵墻、每一間教室、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每一處場景都散發(fā)著文明的氣息;每一個孩子,都透著聰明和靈氣;每一位老師,臉上都洋溢著儒雅和朝氣。清新高雅的學校文化,滲透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無不向人們訴說著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積淀。
(三)制度管理,工作效益的保障
自建校至今,新安實小歷經數十位校長的精誠管理,如今該校聚眾家所長,凝智慧于一身,已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完善的管理制度。
學校的校務委員會研究學校重大決定;教職工代表會每學年召開兩次,學年初,審議學校工作計劃、財務預算;學年末,審議學校工作總結和財務決算,評議學校干部;全體教師例會總結和部署工作、集體學習。
多年來,實驗小學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的工作運行機制:學校實行“五定”崗位目標責任制,即定崗位、定目標、定工作量、定考核標準、定獎懲措施;學校每學期都把行事歷用固定的版面公示在校園,時時提醒著師生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使各項工作進入自覺狀態(tài),實現了常規(guī)工作常態(tài)化;學校還將規(guī)章制度匯集印制成《實驗小學工作手冊》,發(fā)給每一位教師,使大家有章可循,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益和辦學水平。
二、這里是發(fā)展文化的圣地
春華秋實,實驗小學經過百年的沉積和發(fā)展,在中原大地上正散發(fā)著她無窮的文化魅力。學校的“主題教育”、“書法教育”、“詩香校園”三大特色如三顆明珠,正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一)主題教育,德育工作新模式
“主題教育”是實驗小學獨創(chuàng)的一種德育教育模式。近年來,學校把做人、立德作為辦學理念的靈魂,用一系列充滿德育內涵的辦學理念,引領師生修養(yǎng)道德。為此,學校試行了“行為規(guī)范系列主題教育”德育模式(簡稱主題教育)。即依據《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小學生守則》內容,提煉出教育主題,并將各主題分配到全年,使德育工作做到了有長期規(guī)劃,有明確目的,有實在內容。學校、班級、教師、學生都圍繞主題開展各種教育活動,通過主題教育廣播、主題教育講話、主題教育班隊會和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談感想、寫感受,全方位對學生施加影響。目前,實驗小學的德育已形成“主題教育”模式,建立起了完整的“主題教育”檔案。
自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來,學校“養(yǎng)德、立志、勤學”的良好學風初步形成,出現了人人爭做品學兼優(yōu)學生的局面。《中華少年》雜志2011年第一期對本校“學生行為規(guī)范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做了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
(二)書法教學,國萃藝術得弘揚
為弘揚中華書法藝術,學校把書法教學作為學校的特色品牌。通過“讀、說、臨、評”四步教學法,使師生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提高水平。
為此,學校開設《書法》課,為學生制作《書法周周練》字帖,組織優(yōu)秀作業(yè)展覽、開展硬筆、軟筆書法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審美情趣。
有耕耘就有收獲。學校先后被河南省書法教育協會命名為“書法教育實驗學校”、“河南省書法教育先進學校”。學校教師陳華容在2009年全國書法比賽榮獲“蘭亭獎”第一名。在他的引領下,學校師生掀起了書法練習的新高潮。師生多次參加中小學書畫大賽、步步高書法比賽,作品在省級獲獎210人次,市級130人次。
(三)詩香校園,中華瑰寶代代傳
經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2009年9月起,實驗小學以創(chuàng)建“詩香校園”為突破口,大力倡導經典文化誦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提升人的境界,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促進了學校、教師、學生的發(fā)展,為文化立校、特色育人注入了新的活力。《河南日報農村版》、《洛陽網》、《新安政府門戶網》都對實驗小學創(chuàng)建“詩香校園”的實況進行了專題報道。
為了營造詩詞文化氛圍,學校在整個校園設置了詩詞文化牌匾,構建起詩詞文化長廊,各班創(chuàng)辦“詩香苑”展示臺,展示學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詩文、詩畫、詩報,學校出資編印了《三字經》、《弟子規(guī)》、《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人手一冊。這些不僅使校園處處充滿詩情畫意,活潑有趣的誦讀形式,更激發(fā)學生對詩詞的熱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讀”、“美讀”中,時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形態(tài)美、意態(tài)美和韻律美,從而熱愛母語,景仰祖國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同期聲: 歷經百年滄桑變,底蘊深厚世紀先。優(yōu)秀詩文爭相頌,詩香濃郁漾校園。少年君子樂我行,潤物無聲春在前。潛移默化抒詩意,中華瑰寶代代傳。實小師生在詩香的沐浴中快樂成長,百年老校一定會在經典誦讀的道路上走的更扎實,更長遠。
三、這里是教師成長的沃土
教育的發(fā)展靠學校,學校的發(fā)展靠教師。實驗小學為教師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學校也擁有了一支厚德、博學、善教的優(yōu)秀教師團隊,是學校發(fā)展的堅強力量。
(一)重視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
學校始終重視教師素質的提高,鼓勵教師參加高學歷學習和繼續(xù)教育培訓,如今已取得第二學歷的教師有85人,其中本科學歷28人,大專學歷50人,中師7人。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教師的基本功培訓,組織教師在校內學習三筆字、簡筆畫、電腦操作、課件制作等,使教師們的自身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二)教研展示,共享集體的智慧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注重向課堂要質量,實行隨機抽簽聽課制度,當堂完成作業(yè),不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開展“我最滿意的一節(jié)課”教學活動,實行“集體備課,共享智慧”的教研活動模式,老師們每人每期都要上一節(jié)自認為最滿意的一節(jié)課,供大家觀摩、評課,互相學習。這項活動為每位教師提供了展示、鍛煉的機會,教師們的授課水平和課堂藝術大有提高。近三年來,在上級舉行的優(yōu)質課競賽活動中,獲得省級優(yōu)質課的有 5人,市級 30 人,縣級15 人。
(三)科研帶路,研究課題中成長
近年來,實驗小學開展了“人人有課題”教育教研活動,提倡教師立足本職,從自己教學中的疑點、難點問題中,提煉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使廣大教師在課題研究中不斷成長。
由翟曉彬、郭小娟承擔的國家級課題《漢字輸入與識字教學相整合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字效率的研究》、省級課題《教育技術促進小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信息技術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均已成功結題。由李素貞、武穎秀等人承擔的省級課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輕負高效教學模式探索》、《當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正在實施階段。
四、這里是學生成才的樂園
為了使學校成為學生成才的樂園,實驗小學著力打造陽光校園,推行平安教育,開展多姿多彩的活動,培育多才多藝的學生,不斷提升學生的素質。
(一)陽光校園,多彩活動育英才
這里是撒滿陽光的校園。實驗小學嚴格落實課程標準,堅持開足開全課程。學生在音樂課上放聲高歌,美術課上揮毫潑墨,操場上有他們盡情角逐的場面、快樂游戲的身影。學校重視藝術課的開展,有合唱隊、籃球班、門球班、乒乓球班、國學誦讀班、舞蹈興趣小組、美術班興趣小組、田徑興趣小組、電腦興趣小組等,各小組按時間進行正常活動,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特長,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每逢節(jié)假日,學校都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活動和教育;五一節(jié)的演講比賽、六一節(jié)的文藝表演、國慶節(jié)的合唱比賽、冬季長跑比賽、秋季的廣播操比賽,這些活動既造就了多才多藝的學生,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同學們樂在其中,健康的心態(tài)和燦爛的笑容,如陽光般溢滿了校園,為校園增填了朝氣,注入了活力。
(二)團隊活動,健康成長品德先
少先隊堅持開展系列的團隊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成了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清晨,紅領巾監(jiān)督崗校園門口,歡迎師生進校,制止不良行為;紅領巾廣播站,小播音員們一年四季不間斷的廣播主題教育內容;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又是他們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向國旗臺;每年元旦和“六一”少先隊都要舉行莊嚴、隆重的少先隊入隊儀式,使每位隊員都牢記誓言,明確職責。同時,每年三月開展學習雷鋒活動、清明節(jié)舉行祭奠英烈活動,六一節(jié)舉行系列慶祝活動,國慶節(jié)舉行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歌詠賽和演講賽等,以各種節(jié)日活動為載體,使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長。
五、汗水鋪就金光道,風雨不歇繪彩虹
百年的歷史,百年的偉業(yè)。實小人用心血和汗水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管理示范學校”、 “全國教改先進單位”、“全國優(yōu)秀雛鷹大隊”、“河南省衛(wèi)生先進單位”、“河南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河南省書法教育實驗學校”、“河南省書法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計算機教學先進單位”、“洛陽市文明單位”、“洛陽市規(guī)范化學校”、“洛陽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洛陽市電教、師訓工作先進單位”、“洛陽市示范家長學校”、“洛陽市少先隊工作先進集體”、“洛陽市乒乓球傳統(tǒng)項目學校”、“洛陽市十佳才藝學校”、“新安縣巾幗文明崗”等稱號。
三年來,在全國性賽事中成績突出:2009年度“六一”全國計算機表演賽中,我校幼兒組名列團體第一名;在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比中,我校陳花容老師獲第一名;在2008年度宋慶齡獎學金評選中,我校的武嘉琪同學被評為洛陽市小學段唯一獲獎學生;在2009世界郵展主題活動中,我校選出5名學生代表縣參加,全部獲獎。在省級賽事中,獲獎3次,在市級賽事中,獲獎11次,在縣級賽事中,獲獎34次。
日暖風和開桃李,筆酣墨濃寫春秋。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是一份喜悅,一種榮耀,更是一份激情,一種責任!回眸先輩的光輝歷程,聆聽時代的滾滾春雷,展望學校的美好前景,實驗小學不忘社會各界人士對我們的無私幫助與殷切期待;展望未來,實小人將懷著感恩的心,追憶光輝歷史,繼續(xù)接過先輩們留下的火種,正昂首闊步邁向“政府放心、家長滿意、學生向往、質量一流、有特色的示范性小學”這一美好的辦學目標!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