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播報 |
![]() |
日期: 2011-8-11 12:18: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人物播報 | 熱度:1713℃
陳敘一(1918~1992)湖南長沙人,上海電影譯制廠前廠長,翻譯家,導演。
曾經有那樣一個年代,上海電影譯制廠的配音演員們,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天皇巨星”。他們每天收到不計其數的觀眾來信,他們的臺詞成了中國人口中的時髦用語,人們甚至以熟練模仿他們的聲音為榮。 這支被譽為“不可復制的黃金組合”的配音演員隊伍,至今仍為后人遙想和懷念。在這道眩目的光芒后,它的締造者陳敘一卻慢慢隱退。 在現今存世的數張上譯廠合影中,這位廠長總站在邊緣位置。這正如他一貫的低調作風,在各種公開場合,他總是把配音演員們往前推,自己則默默隱在人群后。年輕人都“囂張”地喊他“老頭子”,只有對他有意見時,才會叫他“陳廠長”。 陳敘一翻譯和潤色過的劇本,因為意思貼切,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被配音演員們稱為“藝術品”。但他堅持不在影片和劇本上掛自己的名字。盡管一生翻譯了近300部電影,可在評職稱時,卻拿不出足夠數量的作品來證明他的業績。 他一生追求的目標并非名利,只是想讓譯制片的配音,也能如同原聲一樣“原汁原味”。 上譯廠的配音演員們公認,只有在陳敘一這里,配音才真正被當作一種藝術來對待。描述他最為傳神的段子,是在某一出戲中,他認為女主角一句臺詞“雨停了”說得過于蒼白,沒能傳達出人物的內心活動,于是他給演員們詳細分析了女主角的處境和感受,談了整整一個半天。隨后,上譯廠便流傳開來:陳廠長說戲,光“雨停了”三個字,就講了半天哩。 上譯廠配音演員中的翹楚人物邱岳峰,由他和李梓配音的《簡·愛》,至今被奉為譯制片中的“經典教科書”。但很少有人知道,邱岳峰因為嗓音嘶啞,先天條件不足,險些在上譯廠的面試中被淘汰。 只有陳敘一堅持認為,邱岳峰理解能力強,嗓音雖怪卻極有特色,只要使用得當,會有獨特的韻味和魅力,于是力排眾議,將邱岳峰留下,這才有了日后的一代配音大師。 上譯廠的這位奠基人,對待工作如中魔咒。在擔任廠長的20多年里,每天早晨七點三刻之前,他一定會騎著他那輛舊自行車出現在廠區,開始例行巡視,檢查各個部門工作是否到位,以保證八點鐘一到,實錄棚便可亮起紅燈,準時開工。 有時,為想一個恰當的翻譯入了神,年過六旬的陳敘一會一個人坐在角落里默數口型。即使正在吃飯,手指也會不自覺地在桌子上一下下敲著數音節。甚至,浸腳時也心不在焉,渾然不知襪子還套在腳上。 電影《虎口脫險》中,有一幕經典的土耳其浴室接頭戲。尚華和于鼎配音的指揮家和油漆匠,哼著“Tea for two”作為接頭暗號。在原來的譯本中,“Tea for two”被譯為“情侶茶”,雖然意思也對,但演員怎么唱都別扭。陳敘一回家左思右想,第二天到廠里,把“情侶茶”改成了“鴛鴦茶”,同事們拍案叫絕。 改動雖小,卻是大師手筆。有網友笑評:“放在今天,誰還能想出這么貼切的詞來?不被翻譯成‘兩杯茶’,就算不錯了。” 陳敘一生前翻譯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英國電視連續劇《是,大臣》。那是一部在行家看來“幾乎無法翻譯”的電視劇,里面充滿了英式的俚語、雙關語甚至三關語。此時,他已患喉癌,剛做了聲帶切除手術。盡管無法言語,但陳敘一翻譯好交到導演手中的劇本,每一頁稿紙四邊的空白處,都寫滿了有關臺詞的注解,甚至還會注明:影片中的人在玩什么牌,怎么個玩法,演員們應該怎么叫牌。 他并沒有像自己曾經立下的誓言一樣“倒在話筒前”,卻是在床上看劇本時突然昏迷。彌留之際,女兒依然看見,他的手指還在床沿上一下下敲著數音節。 在陳敘一離開的這10多年里,人們能看到的外國電影越來越多,但從中能欣賞到的漢語之美,卻越來越少。英文原聲加中文字幕,已成了影迷們的不二選擇。在上譯廠成立整整50周年的今天,在匯集了中國譯制片愛好者的“中國配音網”上,有網友哀嘆:“陳敘一走了,譯制片死了。” 而陳敘一已然看不到這一切。他被安葬在上海一個靠海的陵園里,墓碑是膠片形狀的黑色大理石。偶爾也會有些不知名的祭拜者來到這里,在墓碑邊放上一朵小小的康乃馨。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