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音配音-虛擬語境中的類交流

日期: 2012-3-23 15:51: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配音技巧 | 熱度:2540℃
【錄音網(wǎng) LUYIN.com】播音配音-重音的定義和作用
有聲語言的語流中,為鮮明突出地表達具體的語句目的和具體的感情色彩而著意強調的詞或詞組,即重音。
首先,要知道,重音存在于具體的語句的語言環(huán)境當中,是由語句目的決定的,它準確地反映語句中的主次關系,并不是人為地加上去的。
其次,我們還要知道重音與輕重格式不是一個概念,二者的區(qū)別,首先是語言層次不同——重音存在于具體的相對完整的語言環(huán)境當中,即存在于語句的意位層;輕重格式存在于詞匯這樣較小的語言單位中,即詞位層。其次是內涵不同——重音因具體語句思想感情而定,在同樣的語句中(指語言文字,當語句目的變化時重音的位置是不同的;詞的輕重格式卻是在長期的語言交際中約定俗成的一種讀音規(guī)律,一般與意義中心或感情色彩無直接關系,因此詞的輕重格式基本是穩(wěn)定的,倒是如若作為語句重音卻可能改變原有的輕重格式,如“黃河”為中重格式,在“啊,黃河!”的詩句里,作為重音的“黃河”表達時可變成重中格式來抒發(fā)感情。最后是語音特征有區(qū)別——重音并非只有“輕重”的語音特征,它還有連斷、高低及明暗、前后、寬窄等多種語音特征,換句話說,重音的表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是加重音強;詞的輕重格式則主要表現(xiàn)在讀音的“重、中、次輕、輕”及長短的簡單差別上。
第三,重音表明句子中的主次關系,意思簡單的句子里只有重音與非重音的區(qū)別,較為復雜的句子里會有主要重音、次要重音和非重音。如“緩”和“細”。
在例句里,“緩”、“細”都是次要重音,“自立”才是主要重音,其余都是非重音。而他的作用呢?
準確地表達語句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許沒有意識到重音的作用,而且大家在有聲語言交往中很少因重音不準而讓人產(chǎn)生誤會,連啞啞學語的孩子都能“言簡意賅”地直奔“主題”。究其原因,正因為語言是人類作為高等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所積淀的一種特殊能力。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發(fā)出的有聲語言與自己的思維、情感有高度緊密的協(xié)調配合,根本用不著考慮重音或停連的安排,不管是“言為心聲”還是“言不由衷”,語言交際的雙方都能心領神會,如若不然,語言也就不可能成為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了。但是,在把語言的文字形式轉換為聲音形式的過程中,有時卻會出現(xiàn)思維的淺層活動取代深層活動的情況,因而導致有聲語言與思維、與情感脫節(jié)的情況,比如只有字形到字音的表層反映,即只有音位層、詞位層這樣語言單位很小的、片斷的對應和處理,由于缺乏對語句、句群和語段、語篇的整體理解和反映,重音、停連都可能出現(xiàn)不該有的飄移,結果使交流出現(xiàn)障礙或誤解,這在日常的公務活動的宣讀中,在廣播電視節(jié)日的有稿播音、有稿主持的語言傳播中都可能出現(xiàn),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脫節(jié)現(xiàn)象后者更甚。有的人的語流聽起來高高低低煞有介事,但是很難“入耳、入腦、入心”,從重音角度分析,就是因為無目的的重音、習慣性的重音多,造成有聲語言的“格式化”,形成了只有表層反應而語言深層信息模糊的“固定腔調”。廣播電視中有聲語言的重音不準,使語意模糊,目的不清,就會干擾信息的準確傳遞。
總而言之,要讓重音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強調重點、明晰語句目的的作用,一要準確,二要“少而精”。
豐富語言的表現(xiàn)力
重音不光是位置要準確,還得從聲音形式上有所體現(xiàn),讓人在聽覺上能鮮明地感受到、領悟到語言發(fā)出者的感情態(tài)度,這樣才能說把語句目的準確、清晰、完整地傳達出來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