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技巧 |
![]() |
日期: 2012-3-23 15:43: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配音技巧 | 熱度:3113℃
【錄音網 LUYIN.com】作者簡介:吳弘毅: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播音系播音發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普通話和播音發聲學。 我要講的內容是播音發聲,大體上準備分成這么幾個部分:播音發聲概說以及播音發聲的特點,播音發聲當中的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頭部及共鳴的控制,還有聲音的彈性和情聲氣的結合。最后還要簡單的講一講練聲和嗓音保護。 播音發聲1-播音概說和播音發聲的特點 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是以有聲語言為表達手段的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有聲語言是播音員節目主持人,依據稿件、提綱或者是腹稿,傳情達意進行再創作并且確立自身形象的唯一手段,或者是主要手段。所以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應該客觀的認識評價自己的聲音,注意鍛煉自己的聲音,并且還要學會駕馭自己的聲音,使之成為得心應口的創作手段。發聲是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會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而錯誤的用聲方法甚至會影響播音壽命,因此我們應該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勤于磨練,扎實的掌握用聲技巧。播音發聲和生活當中的口語以及其它藝術語言發聲相比,由于聲音的傳遞手段不同、語言交流方式不同、播講者的身份不同,同時呢,受眾的審美要求也不同,所以具有自己的特點。播音是新聞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要求播音員用聲一般應該在自然音域內,中聲區偏低的部分運用的比較多,同時音色要大方、明朗、干凈,藝術夸張裝飾的成份比較少,很少使用假聲。 播音是通過傳輸設備利用電波進行傳遞的,所以要求播音發聲,聲音集中、均勻、對比適度,純凈度要求很高。音高音強的變化,這個幅度不要過大,但是在其它聲音背景當中應該具有比較強的穿透力。播音語言信息覆蓋密度大,受眾的層次不同、收聽收視的環境也各不相同,這樣就要求播音發聲吐字清晰準確,同時還要求圓潤流暢。由于播音員主持人的特殊身份,在節目中出現,對社會有一定影響,受眾對他們的發聲也有著比較高的要求,要求親切自如,優美動聽,感染力強,并且具有比較鮮明的特色。播音發聲是源于生活中口語的發聲,但是絕不能等同于生活中口語的發聲,它們是生活當中口語發聲的規范、提煉和升華。那么我們對播音發聲的要求,我想可以歸納成這樣幾句話:準確規范,清晰流暢;圓潤集中,樸實明朗;剛柔并濟,虛實結合;色彩豐富,變化自如。由于發聲條件不同,每個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我們只能在自己發聲條件的基礎上發揮所長克服所短,逐步擴展自己的發聲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聲音,用好自己的聲音,由于每個人的發聲器官都各不相同,那么在音高上就體現出每個人的音域范圍的不同。一般人的音域范圍大約在一個半到兩個八度之間,這叫自然音域。生活中口語的音高變化它的幅度僅僅有自然音域底部的不到一個八度的范圍,在我們的自然音域當中除去最高和最低的幾個發的不自如的音之外,中間的一段我們叫它自如聲區。播音發聲一般要求自如聲區能夠達到一個半八度以上為好,在自如聲區范圍內偏低的部分運用的最多,更要練扎實,如果自己的音域比較窄,最好也是在自己的自如聲區偏低部分練扎實的基礎上逐漸進行擴展,每個人的自然音域是由自己的發聲器官的構造,特別是聲帶的形狀、長短、薄厚所決定了的,所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聲音條件進行訓練和使用,不要人為的拔高或者是壓低,使喉部處于不自然狀態,因為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將有損發聲器官的健康。
另一個因人而異的是音色,由于發音器官的構造不同而形成每個人的不同音色,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聲音。而每一個人在發聲的時候,由于聲門狀態的不同和對共鳴器官的不同調節又能夠形成表達不同感情分量的千差萬別的聲音色彩。 你們 播音發聲對音量的要求是強度不高,幅度不大,但是層次要多,播音發聲是面對話筒運用電聲設備,話筒和嘴的距離只有30厘米左右,同時錄音、增音與發射設備都有音量調節定位器,所以我們不要著意的擴大自己的音量,這也是播音發聲的一大優點和特點。播音發聲當中對音量大小的要求沒有絕對的標準,對于每一個播音員節目主持人來說,由于節目的不同、稿件體裁的不同,甚至播音員精神狀態身體狀況的不同,音量大小總是有變化的,要根據每一個人的聲音條件和用聲習慣來確定,但是,使用比生活當中口語發聲音量稍微大一些的音量,這樣有利于控制、有利于調整、有利于駕馭自己的聲音,音量過大需要增大用氣量,加大發聲器官的緊張度,音量過小呢對比度就差,吸氣聲和背景雜音就容易混進去。同時播音發聲音量變化的幅度一定要掌握好,變化幅度過大了會影響聲音的清晰度。但是有些播音員節目主持人語言太平淡表現力差,這也是應該考慮是不是音量變化的幅度太小了所導致。總之播音發聲中對音量的控制應該體現出豐富的層次來,作為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色彩的一種手段,要配合音長以及音高的變化來體現出語言的節奏變化,增加有聲語言的表現力。 語音是在大腦統一支配下,各發聲器官協調運動發出的,人體的發聲器官包括動力器官、振動器官和共鳴器官。動力器官——肺,由肺呼出的氣息是發聲的動力;振動器官——喉頭內的聲帶,它是聲源;共鳴器官——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以及胸腔、頭腔等等。共鳴腔是聲帶發出的微弱的聲音得到擴大和美化。咬字器官——舌、唇、齒及齒齦、硬腭、軟腭等等。咬字器官的運動對喉部發出的聲素和肺呼出的氣流加以節制,從而形成音素和音節。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發音吐字的綜合感覺應該是這樣的:聲音像一條彈性的帶子,下端從小腹拉出垂直向上,到口咽腔沿上腭中縫線前行受口腔的節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而掛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門齒處彈出流動向前。 那么怎么樣取得這種總體發聲的感覺呢,這正是播音發聲所要講述的問題,大致上可以概括為下面的幾句話:氣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擠,聲音貫通。字音輕彈,如珠如流;氣隨情動,聲隨情走。前四句講的是發音,五六句講的是吐字,最后講聲音彈性及情聲氣的關系。下面我們分成幾個部分來講述。
播音發聲2—呼吸控制 首先我們講呼吸控制。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呼出的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以及共鳴的運用和呼出氣息的速度、流量和密度都有直接的關系。氣流的變化關系到聲音的響亮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優美圓潤、嗓音的持久性及情趣的飽滿充沛,也就是說只有在呼吸得到控制的基礎上才能談到聲音的控制。呼吸的作用還不僅僅限于作為發聲的動力,它還是一種極重要的表達手段,是情和聲之間必經的橋梁,要使聲音能夠自如的表情達意,那么我們必須學會呼吸的控制和運用。 播音發聲的特點決定了對呼吸控制的要求,就是能夠運用胸腹聯合式呼吸法調節氣息,氣息順暢均勻、深淺適中、運用自如。有聲語言的表達過程是在呼氣過程當中完成的,所以在這里我們沒有過分強調進氣量大而只要求有足夠的氣息,關鍵還是在于對呼氣的控制能力,控制氣流以急緩、疏密、勻等各種方式呼出。人的呼吸氣管是由呼吸道、肺、胸廓和有關肌肉、橫隔膜和腹部肌肉組成的。呼吸方法一般可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聯合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氣吸的比較淺而且少,腹式呼吸氣雖然能吸得比較深,但是進氣量不夠大,而胸腹聯合式呼吸法呢是胸腔、橫隔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擴大胸腔的周圍徑而且擴大胸腔的上下徑,因而能夠吸入足夠的氣息,氣息的容量大。另外由于能夠穩定的保持住兩肋及橫隔膜的張力和來自小腹的收縮力量形成均衡的對抗,有利于形成對聲音的支持力量,這種呼吸方法容易控制呼吸,而且具有容易操縱和支持聲音的能力。在我國民族聲樂以及戲劇曲藝等等藝術發聲當中所說的丹田氣就是胸腹聯合式呼吸法,它是我們播音發聲中所應該采用的呼吸方法。 應該怎么樣掌握胸部聯合式呼吸法呢,關鍵在于抓住符合要領的實際感覺,并且需要在反復的練習當中加強和穩定這種感覺。吸氣的時候要注意吸氣要深、兩肋打開、腹壁站定。這三條要領是吸氣動作的分解,實際上它們是在吸氣的過程當中同步進行。呼氣的時候要把握住穩進、持久和變化。在換氣的時候則要注意在句首換氣,換了就用,留有余地和吸氣無聲。總起來說,我們應該把發聲時呼氣的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因為吸氣換氣都是為了呼氣發聲服務的。我們在吸氣的時候胸廓擴張,同時胸部和腹部相隔的那層隔肌也收縮下降,腹腔里的臟器位置也下降,腹腔內壓升高,腹壁稍微向外突出。相反呼氣的時候,胸廓縮小,隔肌放松上升,腹腔中的內臟復位,腹壁收回。有資料表明一個人在平靜狀態下呼吸活動進行的氣體交換有25%是來自肋骨的活動,而75%是靠隔肌的活動,因此隔肌運動完成呼吸活動,對維持我們生理需求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對呼吸起巨大作用的隔肌是不隨意肌,而腹肌是隨意肌。我們可以靠著腹肌的收縮來改變腹腔的內壓,從而控制隔肌的升降,而這個控制過程是靠腹直肌、腹斜肌等的協同動作來完成的,而作用力的合力的中心就是我們所說的丹田了。我們能對腹肌調節控制作到適度、靈活、自如就會使呼出氣息的壓力、流量、流速產生多層次的交差變化,才有可能形成有彈性的發聲肌能活動,才能自如的控制音長、音強、音色的變化以及控制節奏的變化和共鳴的位置,才能自如的表達傳遞運動當中的思想感情。
胸腹聯合式呼吸總的感覺應該是吸氣的時候小腹微收,隨著氣流從口鼻吸入,兩肋向兩側擴張,同時腰帶感覺的漸漸緊起來,小腹控制逐漸加強。呼氣的時候保持住腹肌的收縮感以牽制隔肌和兩肋使它們不能迅速回彈,隨著氣流的緩緩呼出,小腹逐漸放松,但是最后仍然要有控制的感覺,而隔肌和兩肋則在這種控制的感覺之下逐漸恢復自然狀態,在發聲狀態當中腹肌控制的強弱是隨著思想感情的運動在不停的運動和變化的。在播音發聲當中播音員節目主持人采用坐姿比較多,這時候應該注意胸要稍稍挺起,腰不要向后塌,兩肩不要向上聳,有播音桌的時候要注意調整好和坐椅的相對高度,不要有用胳膊支起雙肩的感覺。吸氣量比生活用氣要多,但是又不要吸得過滿,吸得過滿了則很難控制使用,一般是達到七、八成就可以了,但是要吸劉深,感覺氣流通過脊背向后腰及下胸部和兩肋流入,逐漸的整個腰部都有明顯擴張的感覺,有一種自上而下、由里而外擴張的力量。我們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循序漸進的來體會使用胸腹聯合式呼吸法。 第一是聞花香,來體會吸氣吸得深、吸得飽滿。 第二是輕輕吹去桌面上的塵土,來體會氣息均勻、舒緩的呼出。 第三用一口氣數數,1、2、3、4、5、6 ……或者是念繞口令:金葫蘆銀葫蘆,一口氣數不完24個葫蘆,一個葫蘆,二個葫蘆,三個葫蘆,四個葫蘆……來體會氣息有力度、有節奏的呼出。同時用氣不要用得太苦,不要強憋著忍著多數幾個數。 第四我們可以讀一些古體詩詞,把握詩詞的意境,體會呼出氣流強弱急緩的變化。 第五播新聞、消息一類的稿件,體會對氣息的較強控制,尤其是在句尾、句首氣息控制狀態的接續,注意在聲斷意不斷的前提下氣息的補充。 第六我們可以制定詳細提綱,組織話題進行講述,來體會接近生活語言狀態下氣息的弱控制,來體會聲音支點比較低、聲音強度比較弱、語流隨著情感運動變化比較大的情況下,氣息控制意識的加強。 呼吸的控制一定要注意,不是為了呼吸而控制而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播講而控制,同時不要一說控制就控制僵死。一篇稿件句句字字控制強度都是均等的,那就等于沒有控制。要注意突出集中體現思想感情和語氣目的的、語氣重音的時候氣息控制意識的加強。此外接近生活語言是要高于生活語言,不是等同于生活語言,同樣純自然的低能狀態和胸腹聯合式呼吸法的弱控制也是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在追求親切自然的聲音的時候,要正確地把握呼吸的控制,否則會導致語音的含混,常時間的不科學的呼吸控制甚至會導致發聲器官的損傷。
氣乃情所致,日常生活語言當中,氣息控制的樞紐是感情的運動,俗話說:“心平乃氣和”,發聲是一種全身心的運動。氣息的表現方式是由心理狀態來決定的,所以必須對稿件必須進行認真的理解,深刻的感受,對所說的話題要經過認真的準備,有深刻的理解,要有明確鮮明的態度,產生強烈的播講愿望,使感情運動起來,要有感而發。如果沒有情感的運動,那么呼吸的控制必定是單調、呆板,勢必會影響聲音色彩的變化,使聲音失去彈性。利用感情調節呼吸的運動是播音發聲呼吸控制的最基本的原則,它也是呼吸控制的高級階段。在訓練過程當中,只有通過較為長期的,而且是有意識的訓練,熟練的掌握“胸腹聯合式呼吸法”的要領,逐漸達到自如的境地,才能夠達到控制自如的境地,才能使氣息隨著感情的運動而運動,這就是“以情運氣”了。 上面我們說了發聲是一種全身心的運動,那么進行呼吸控制的訓練還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尤其是比較發達的呼吸肌肉,像游泳,廣播體操,還有球類運動以及俯臥撐等等體育鍛煉,都是全身性的運動。進行這種鍛煉,可以使呼吸肌肉靈活有力。腹肌是控制呼吸的關鍵肌肉,我們可以多做仰臥起坐,或者是仰臥舉腿等等運動,以加強腹肌。從事播音工作的女性占很大比例,比較而言,女性的腹肌力量一般是比較弱的,所以就更應該注意進行鍛煉。好,呼吸控制,我們就簡單的到這里。下面,我們要講的是播音發聲的“口腔控制”。
播音發聲3—口腔控制 那么口腔控制要講述那些內容呢?他主要要說的是播音發聲當中的“吐字歸音”。“吐字歸音”是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優美動聽的有聲語言是我們進行創作的主要手段,但是這種有聲語言已經不是純生活語言,而是生活語言的擴大和美化。“吐字歸音”是我們傳情達意,進行再創作的基礎,也需要在生活語言基礎上加以藝術化。聽眾、觀眾對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吐字歸音的要求是字正腔圓。如果要達到這個效果就需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吐字的環境。那么這個環境就是直接形成語音的口腔,我們要運用“吐字歸音”的技巧,使我們的字音符合漢字語音出字、立字、歸音的規律。 播音工作對吐字的要求可以歸納成這么幾個內容:“準確、清晰、圓潤、集中、流暢”。準確,指的是字音準確、規范,也就是字正,這是我們必須做到的。我們要按照漢語普通話語音規律吐字發音,只能在符合語音規律的前提下,把字音發得更完美,更悅耳,而不能違反語音規律,比如像聲母"j,q,x",就不能發成帶尖音的"jei,chei,shei"。再比如“破壞”的“破”,我們就不能發成“pe",因為漢語普通話當中聲母"b,p,m,f"和e是沒有拼合關心的。 再一個要求是清晰,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這也是播音發音的一大特點,因為我們是要通過有聲語言把思想感情和各種信息傳達給聽眾、觀眾,宣傳效果和有聲語言的質量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比如像聲母"z,c,s,zh,ch,sh",由于發音部位不正確,往往會帶有很大的雜音,帶有很大的噪聲,那么通過傳輸設備,傳遞到聽眾、觀眾的耳朵里面的時候就會變得格外的刺耳,甚至有一些關鍵的詞會因為聽不清而影響信息的傳遞。 再一個要求是清晰。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這也是播音發聲的一大特點。因為我們是要通過有聲語言把思想感情和各種信息傳達給聽眾觀眾,宣傳效果和有聲語言的質量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比如象聲母z、c、s、zh、ch、sh,由于發音部位不正確往往會帶有很大雜音、帶有很大噪聲,那么通過傳輸設備傳遞到聽眾觀眾的耳朵里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的刺耳,甚至有一些關鍵的字、詞會因為聽不清而影響信息的傳遞。 播音工作對吐字的的另一個要求是圓潤,說的是要有比較豐富的伴音共鳴、悅耳動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腔圓”了,這是對吐字的審美要求,是我們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在播音發聲當中所追求的境界。 另一個要求是集中,指的是聲音集中。集中的聲音易于入耳,容易喚起聽眾觀眾的注意,打動人心;另外在傳輸設備當中,和播音員節目主持人距離最近的話筒,它的接受聲能也是有方向性的,如果我們發出的聲音,聲素集中,那么將會是事半功倍,既省力又保證了聲音的質量;相反聲音比較散,那么就會事倍功半了。 還有一個要求是流暢,流暢是說我們發出的每一個字音、每一個音節都是融匯在語流當中的,聽眾觀眾聽的不是一個一個單獨的音節,而是通過語流來獲取信息受到感染,所以要求我們吐字規音必須靈活自如、輕快流暢。由肺呼出的氣流在喉部通過聲帶發出聲音,經咽腔到達口腔,在口腔內受到各種節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這個節制的過程我們就叫它“咬字”的過程。而口腔內對聲音起節制作用的各個部位就是咬字器官。咬字器官包括雙唇、舌。舌又可以分為舌尖、舌葉、舌面和舌根。吐字器官還有上下齒、上下齒齦、上腭,上腭包括硬腭和軟腭以及下腭等等。在咬字器官當中唇和舌在形成字音的過程當中,動作是最積極的,它們起的作用也最大。我們的口腔可以分為上下兩大部分,而下腭可以有控制的開合以改變口腔的容積,口腔的下部有能靈活運動的舌,舌和口腔上部可以形成各種阻礙,同時舌高點又使口腔分為前、后兩個腔體,舌的形狀的變化可以使口腔的形狀也同時發生變化,口腔上部的軟腭是能升能降的,我們用舌尖可以體會到它的升降,軟腭上升可以阻塞鼻腔通道,軟腭下降可以打開鼻腔通道,用于改變口咽部的形態。口腔的最前端是開閉展拓自如的上下唇,這是聲音的出口,由于口腔當中各咬字器官的活動,使口腔能夠靈活的變換形狀和容積形成不同的元音音色,而它們對呼出氣流溝成的各種阻礙就形成了不同的輔音,構成一個一個的音節。咬字器官是一個協調動作的整體,各個部位互相關連,但是它們之間又是各有分工的,在吐字過程當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吐字清楚不清楚,除去先天因素之外和后天的鍛煉有著密切的關系,控制口腔的技巧就是控制輔音、元音的發音技巧,我們只有經過不懈的鍛煉和規范才能夠做到吐字清晰有力。
咬字器官的互相配合有如下幾個要領需要我們掌握。 首先是打開口腔,播音發聲比生活語言口腔開度要大,打開口腔要有提起上腭的感覺,同時下腭要放松,上腭的提起和下腭的放松可以適當的加大口腔容積,為字音的拉開立起創造條件,這個狀態是通過提起顴肌,打開牙關,挺起軟腭,放松下巴來實現的。提顴肌,(顴肌的顴是顴骨的顴)提顴肌不是做成微笑的狀態,而是顴肌稍有緊張的感覺就可以。顴肌提起的時候,口腔的前部以及上腭的頂部有展寬的感覺,同時我們的鼻孔也會略為張大,同時唇,尤其是上唇會感覺到緊貼牙齒,使唇的運動有了依托,這樣容易發揮力量,這樣對吐字的清晰明亮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打開牙關主要是指雙側上后朝仰,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覺,這樣做也是為了加大口腔的開度,豐富口腔共鳴。挺軟腭是抬起上腭后部的動作,可以加大口腔后部的空間,同時減小鼻腔出路的入口,以避免聲音過多的灌入鼻腔而造成濃重的鼻音。放松下巴也是為了打開口腔,打開口腔,上腭并不能打開,只有下腭依靠關節可以打開,而且只有放松才能打開,下腭的緊張會使舌骨向后上方移動,牽動喉頭上起,使聲音通道變窄,把字咬死,喉部肌肉不正常的緊張,會造成發聲的緊張吃力,加重加快疲勞感。 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第二個要領需要我們掌握的是力量的集中。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是指聲音集中的重要的一環,而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主要表現在唇和舌上,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三分之一處,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字音散的主要原因,舌的力量集中首先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縫線上,另外無論是發輔音還是發元音,舌的有關部分力量要集中,這樣聲音才能集中,如果力量分散,聲音也就散了;聲音散,缺乏力度,字音含混不清,唇舌無力是主要的原因,而發聲的時候唇舌不用力就是當前生活語言以及播音發聲當中的時髦通病,我們必須認識到雙唇是發聲的最后一道關口,唇的力量集中,雙唇貼住上下齒,不但可以改善畫面形象,同時也可以減少因為雙唇松弛形成唇齒之間的腔體造成的湍流,使聲音干凈明亮集中,而舌在普通話所有音素當中,除去輔音當中的雙唇音b、p、m和唇齒音f 以外,都和舌的運動有關,而在音節當中更是全部都有舌的積極活動,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對舌的運動的控制是吐字當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可以采用念繞口令來加強舌的運動的鍛煉。剛才我們說了,由于在音節當中,幾乎全部都有舌的積極的活動。那么念哪一段繞口令都可以加強舌的運動的鍛煉。比如像聲母z、c、s和zh、ch、sh以及d、t、n、l有關的繞口令,像"牛拉碾子碾牛料,碾完了牛料留牛料。"這是聲母n 和l 。此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口部操當中的團舌、立舌、擺舌、轉舌、彈舌、頂刮舌面等動作,這些也是對加強舌的力量很好的辦法。第三個要領,是應當明確聲音發出的路線和字音的著力位置。我們發出的聲音,應該沿著軟腭、硬腭的中重線,推到硬腭的前部。這條中重線,就是聲音發出的路線。硬腭的前部就是字音的著力位置。這樣做會獲得聲音從上唇以上的部位透出的感覺,聲音集中,音色明朗。應該說聲波不會從上唇以上的部位透出,這是一種感覺。我們在發聲當中,要有這種意志,要有這種感覺。 " 下面我們要說的是吐字歸音的要領。中國傳統的音韻學,把一個字音分為聲、韻、調三個部分。聲,是指一個音節的聲母部分,也叫字頭;韻,是一個音節的韻母部分。韻母部分,又分為韻頭、韻腹和韻尾。調,則是一個音節的聲調。漢語普通話的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類。聲調是貫穿著整個音節的始終,而它主要體現在韻腹上。吐字歸音,對出字、立字、歸音的具體要求都落實到音節的各個部分上。所以要掌握吐字歸音,就要先了解漢語音節的結構。在吐字的過程當中,對字頭、字腹、字尾的處理,分別叫做出字、立字和歸音。我們先說出字,出字指的是對字頭的處理,總的要求,是部位準確,彈發有力。在這里,在出字的過程中,我們是把字頭,也就是一個音節的聲母和韻母部分的韻頭(韻頭也叫介音),是放在一起處理的。這是因為韻頭和聲母的結合是十分緊密的。它直接影響聲母的唇型,是聲母到主要元音也就是韻腹它們之間的過渡橋梁。字頭是一字之頭,對它的處理會影響整個音節的質量。字頭有阻氣,去氣的作用,字頭阻氣有力,氣息才能在成組部位之后形成一定的壓力,在聲母發音的開始要“叼住”,這是指聲母的成阻和持阻階段而言的,也叫咬字階段。“叼住”的意思是咬字要有一定的力度,成阻部位的肌肉要有一定的緊張度,阻氣有力,同時咬字的力量要集中在相應的部位的中重線部位,而不是滿口用力。“叼”要用巧勁,不能咬的過緊,或者過松,在這里曲藝屆的老前輩有一個很形象的形容,說“擒字如擒虎”,是說大老虎要叼著小老虎過山澗,它要跳過去,咬著小老虎不能咬緊了,咬緊了小老虎就咬死了,但是又不能咬得過松,咬得過松小老虎會掉下去。我們叼住了才能彈出,只有出字有力,才有可能帶動整個音節,使之響亮清晰。 在這兒我們特別強調一下“零聲母音節”,零聲母音節出字也要有一定的力度,否則會混淆音節之間的界線,導致音節模糊,造成語意不清,比如“皮襖”--pi ǎo,如果說我們在出字的時候沒有一定的力度,那么就會念成“pi ao →piao”。這樣兩個音節混成了一個音節。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立字”。立字是指對字腹的處理,就是一個音節當中日韻腹的發音過程,總的要求是要拉開、立起。口腔要適度打開,氣息要通暢平穩,聲音要明亮飽滿,字韻要求準確。一個音節的發音是不是能做到玉潤珠圓、顆粒飽滿是和韻腹的發音有著密切關系的;立字就是隨著字腹的拉開而在口腔中立起來,韻腹是指一個音節的韻母當中的主要元音,它在這個音節當中口腔開度是最大的,泛音共鳴也是最為豐滿的,同時它的聲音是最響亮的。立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一個音節里突出韻母中的主要元音的過程。最后是歸音,歸音指的是音節發音的收尾過程,歸音應該干凈利落,趨向鮮明,盡管字尾在一個音節中相對來說是比較短、比較輕的,也不能在播音過程當中唇、舌位置不到家,但是我們也要防止拖泥帶水留尾巴。對于出字、立字、歸音在吐字歸音中的要求可以總結成這么幾句話: 出字,要做到咬住彈出,部位準確;氣息飽滿,結實有力;短暫敏捷,干凈利落;定型標準,準確自然。 立字,要做到拉開立起,氣息均勻;音長音響,圓潤飽滿;窄韻寬發,寬韻窄發;前音后發,后音前發;圓唇扁發,扁音圓發。 歸音,要做到尾音輕短,完整自如;避免生硬,突然收住;歸音到位,送氣到家;干凈利落,趨向鮮明。
總的來說,出字、立字、歸音是吐字歸音的三個階段,它們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一部分運用的不恰當就會影響整個字音清楚、圓潤、響亮。發音的過程是從字頭通過字腹滑向字尾,雖然說的是滑動,但是每個部分還必須交待清楚,如果形象的描繪一個字音的發音過程,那么就象棗核一樣的形狀,兩頭尖,中間大,字頭和字尾占居了棗核的兩端,而中間的突出部分就是字腹的飽滿形態,但是吐字歸音和其它發音技巧一樣,都是為了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在形成語流的過程當中,應該服從聲音的感情色彩,服從語流的舒展、流暢。吐字歸音的練習,出字我們可以多讀一些按照不同聲母組成的繞口令,立字我們可以按照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分類讀一些詩或者是詞,那么歸音呢我們可以按照十三轍分類讀一些詩詞,綜合起來我們也可以找一些散文或者是其它體裁的短文來朗讀進行訓練。
以記錄速度播讀新聞稿件,進行口腔控制練習也是一種好方法。 所謂記錄速度是指可以保證聽眾記錄的速度,一般每一句話要播三次,一分鐘播25個字,生字、詞以及容易混淆的同音字、詞還應該給予解釋,并且要讀出箭頭、標點符號以及分段。用記錄速度播讀新聞的時候,語氣表達方式指的是語氣重音、停頓等等,應該和正常速度播讀一樣,但是輕聲音節要重讀,只有這樣才可以使記錄者聽清、聽懂。 吐字歸音的練習,我們一定要堅持以字代聲、以字傳情,這是我國藝術發聲的傳統訓練方法當中的訓練原則,它是合乎科學道理的。用現在生理學的知識來分析,發聲活動雖然十分復雜,但是可以歸納為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作主導:一個是神經系統的主導作用,另一個就是人類所特有的語言生理機智的作用。以字代聲就是要通過語言生理機智的作用,用言語來帶動發聲、氣息和共鳴的活動;以字傳情,就是通過傳情來訓練神經系統對于發聲的全面主導作用。 另外作為電視播音員和電視節目主持人來說,我們在訓練發聲的過程當中,同時還要注意到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及面部、以及形體的一些動作,還有現在電臺的一些主持人節目,有些節目主持人對于吐字發聲很不講究、很不注意,只是白話白聲就認為是生活語言了。我們講口語它是貼近生活語言的,它的句子短,語流節奏是比較快的,但是我們作為播音語言來說,它對口語的要求:準確,清晰、生動、得體,還必須要通過講究吐字發聲,來使我們的語言更能夠作到這幾點要求。 對口語的要求首先我說了準確,準確指的是內容正確,中心明確,重點要突出,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同時要講規范的普通話,用詞也要準確,造句要基本符合語法規范,沒有語綻,不能含糊其詞,同時不能東拉西扯,不能信口開河;再一個要求是清晰,清晰指的是語脈清晰、層次井然、語流空曠、前后連貫、語意完整、句式簡潔、邏輯性要強、要有說服力,不能啰嗦重復、不能顛三倒四、不能自相矛盾,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伶利的口齒也是很難設想的。 還有一個要求就是生動,生動指的是語調自然、音量適度、語速恰當、要有節奏感、語匯豐富、句子多變、表達方式多樣、有啟發性、有感染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想不通過吐字發聲的訓練是很難做到的。還有一點對口語的要求就是要得體,得體是指表達要有分寸,要能夠根據表達的內容、目的和環境對象的不同恰如其分的選擇詞語、句式、語氣和表達方式等等。同樣這個得體也要用在我們的發聲,應該說任何能力都是練出來的,同樣口語表達能力它的培養和提高,如果離開科學、系統、嚴格的訓練也是不可能的。練,不能盲目的練,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去練,要按照循序漸近的原則系統的練,我們用聲音來體現勞動成果,用聲音來創造勞動價值,應該說吐字歸音能力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而要有所突破,要達到自如運用的境界,那就需要我們天天練,刻苦練,把握規距,再造方圓。有關播音發聲的口腔控制就講到這里。
播音發聲4-喉部控制、共鳴控制
下面我們要講的是播音發聲當中喉部控制和共鳴控制。
平常我們常說這個人嗓子好,那個人嗓子不好,這個嗓子指的就是聲音,再具體一點說指的就是喉。喉頭內的聲帶作為振動器官,在有聲語言的發聲中是占有重要位置。它的振動狀況直接影響發出聲音的質量。有些人認為嗓子好壞是天生的,這個話也對,也不對。喉部構造確實是天生的,比如象聲帶的長短、薄厚等等,它決定了一個人發聲的特征。但是,即使是同一個人,由于發聲的時候使用的方法不同,發出的聲音,它的質量卻有很大的差異,而使用方法是后天可以通過訓練改善。沒有經過發聲訓練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往往在喉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注意,比如發音的時候喉部緊張、用力,或是發音的時候擠壓嗓子,發出的聲音過緊,以及播音用聲過實、過虛,超出了語言表達需要的范圍和程度,等等。都會影響播音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喉部的發音能力,縮短播音壽命。 我們講喉部控制,首先需要明確不是緊張才是控制,因為放松也是控制,播音發聲的時候,兩條聲帶不是緊密閉合,而是輕松靠攏。從感覺上來講,喉部是放松的。在這種情況下喉部肌肉能夠自如靈活的運動,這樣才能比較好的和由肺部呼出的氣流協調配合,完成發音過程。喉部放松應該是發音的時候的最基本的感覺,要想提高發音效率,發出悅耳的聲音,就要放松喉部。如果發音的時候,喉部過度緊張,可以試著采用用吸氣的狀態發音,這種控制方法來改善喉部緊張的狀況。請注意我們說的是“吸氣”的狀態。在漢語普通話當中沒有吸氣音,我們張嘴吸氣的時候,兩條聲帶是輕松張開的,盡量保持這種狀態來發音,使聲帶輕松靠攏而不是緊緊閉合,這樣就能發出圓潤、悅耳的聲音了,而且不會感覺到疲勞。采取這種方法發音,由于接近日常談話的發音狀態,聽起來也會覺得自然親切一些。我們千萬要注意避免一坐到話筒前面或者是攝像機前面就喉部發緊,脖子上青頸暴露,要認識到這種擠壓出來的聲音并不美,而且難于變化、難于控制,既不自然又不利于表達。 說到共鳴控制,這也是播音發聲很重要,而且是區別與其它藝術發聲獨具特色的一環。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我們叫做喉源音,很微弱,只有經過共鳴腔的共鳴以后才得到擴大和美化,形成不同的語音,形成各種不同的聲音色彩。 一個人的發音器官是天生的,沒有辦法改造,只能從使用方法上去想辦法,而人體發音的共鳴腔也是天生的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共鳴的調節,經過后天的訓練加以改善,掌握共鳴的調節是擴大發聲效率,改善聲音質量的重要環節。
播音發聲有自己的共鳴特點,是以口腔共鳴為主,以胸腔共鳴為基礎的聲道共鳴方式。聲道是人類發聲的共鳴器官,在喉以上有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喉以下的胸腔也起著重要的共鳴作用。其中口腔共鳴對于言語發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口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有聲語言,不能發揮口腔共鳴的作用,就不可能使字音圓潤動聽,而且喉腔、咽腔共鳴以及鼻腔、胸腔共鳴就無從發揮其作用,所以我們說播音發聲的共鳴效應,最主要的就是口腔共鳴,其它腔體的共鳴必須在口腔取得良好共鳴的基礎上實現。 口腔共鳴使聲音明亮結實、字音圓潤動聽。它是在吐字的過程當中完成的,它不能脫離吐字而單獨存在。播音發聲對 共鳴的要求首先是保證字音清晰條件下的美化,所以也是要以口腔共鳴為主,泛音共鳴適量;其次是聲音不失樸實、自然、大方,所以播音發聲要靈活地變化各種共鳴的比重,善于運用胸腔共鳴,并且使用微量的鼻腔共鳴。 播音發聲的整體感覺應該是:像一根彈性的聲柱,有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部流動向前,掛在硬腭的前部,透出口外。通過共鳴的調節控制,可以使聲音具有高低、強弱、圓展等等不同的變化,有助于達到感情和聲音色彩的統一。但是這里我們一定要注意,這種調節應該是具有整體觀念,也就是說共鳴器官是一個整體,各共鳴腔是根據聲帶發出的具有各種不同頻率的基因而產生共鳴的,同時聲音在各共鳴腔中的擴大和美化,這種作用又是相互影響的,任何一種聲音的發出都少不了高、中、低音三種共鳴效應。它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多少而已,而要把它們分清,那是不可能的。采用混合統一共鳴發出的聲音自然、均勻、流暢,為擴展音域、豐富語言表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談到共鳴控制的時候,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共鳴應該服從內容,要服從吐字,并且要很好的掌握真聲共鳴,并且要注意與呼吸器官、振動器官運動的協調一致。共鳴的控制我們還要從在話筒前的狀態說說。要取得良好的共鳴,要有一種精神蓬勃、積極的精神狀態。坐著或者是站著的姿勢要精神,各發聲器官要精神,共鳴器官也要精神。為什么這樣說呢?大家都知道有一定強度和韌性,反射聲波能力比較強的共鳴腔,才會產生良好的共鳴。比如說用棉花或者是泡沫塑料做成的筆桿、琴箱就產生不了共鳴。 那么我們具體的要求應該是怎樣的呢?從口腔來說,應該是提起顴肌、挺起軟腭、打開牙關,同時呢還要按照胸腹聯合式呼吸法的要求打開兩肋。在發聲當中兩肋要有撐住的感覺,要保持緊張、集中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一提胸腔共鳴就是胸部僵成一塊的肌肉緊張。我們可以多讀一些壓韻的韻母,是ao、ou、iu 的詩詞,在氣息通暢的前提下,來體會一下胸腔共鳴的感覺。還有我們要區別開什么是鼻腔共鳴和鼻音,有些鼻腔共鳴會美化音質,但是過重的鼻音卻給人以傷風感冒,嚴重一些的甚至是給人裂腭的感覺,破壞了聲音的美感。 那么什么是鼻腔共鳴、什么是鼻音呢?發聲的時候氣流掠過鼻腔,鼻腔會產生共鳴,而氣流灌進鼻腔則產生鼻音。如果鼻音比較重,那么就需要通過練習挺起軟腭來克服了。上面講的是播音發聲當中喉部控制和共鳴控制。
播音發聲5-聲音彈性 下面我們簡單的講一講聲音的彈性。
什么是聲音的彈性呢?聲音的彈性是指聲音對于人們變化著的思想感情的適應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聲音隨感情變化而來的伸縮性、可變性。彈性這個詞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在這里我們用在播音發聲當中。人的思想感情總在不停的運動變化,這種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是播音創作的內在動力,它要求氣息、聲音隨之而運動變化,以體現出它所感受到的一切,這實際就是播音表達的過程。播音表達要求富于彈性的聲音,而我們對播音發聲進行訓練,就是為了取得聲音的彈性,聲音彈性的表現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首先是表現為聲音的可變性。離開了聲音各方面的變化,那就談不上聲音的彈性,這里面最主要的是氣息狀態和聲音色彩的變化。 第二是聲音的變化呈現出對比性。也就是說聲音的彈性是在對比當中表現出來的,是相對的,比如像氣息的深淺以及急緩,聲音的高低、強弱、虛實、明暗、剛柔以及薄厚等等都是這樣。 第三是這種對比具有層次性。在每一個對比項目當中都可以表現出不盡的層次,而層次之間有著細致的差別,控制水平越高,層次間的差別越細。 第四聲音的彈性不是以單項對比的形式出現的,而是以多種對比項目的復合形式出現的,這就產生了變化萬端的聲音色彩和性格。 ; 那么怎么樣才能使聲音富于彈性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的思想感情是運動的,聲音是可變的,這兩條是取得聲音彈性的必要條件。聲音的可變需要依靠氣息的運動自如、喉部放松以及口齒靈活,而運動著的思想感情是聲音彈性的內在依托,這是取得聲音彈性的先決條件。要根據節目的內容、稿件的內容以及話題的內容,深切的體會情感運動中的細微變化而形之于聲,也就是說聲音彈性的變化絕不是物理學上對聲音音高、音長、音強等等上的變化。那么聲音彈性的訓練也就絕不能脫離語言表達而獨立進行。發聲是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各發聲器官的統一協調的動作,只有把握好情聲氣的關系,各個環節都能協調、靈活、控制自如,聲音才能隨感情的變化而變化。在這里我們提出了情聲氣的關系,這一點我們下面還要詳細地講。 要使聲音富于彈性一定要注意氣息隨感情的運動,因為氣息是發聲的動力,是由情及聲的橋梁,此外發聲能力的拓展是有利于聲音彈性的加強的,我們在發聲的各個環節上的控制都需要留有余地,這樣才有利于聲音彈性的產生,在任何一個環節上表現出運動的極限都是形成聲音彈性的障礙。比如像音量過大、過小,那么你就不可能再大、再小;聲調的過高、過低,那么再高也是不可能的,再低也是不可能了。還有像口腔的開度過大、過小,口腔控制過松、過緊,字音的著力點靠前或是靠后,進氣量的過多或者過少等等,這些都是發聲控制達到極限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就難以實現具有彈性的聲音。
播音發聲6-情聲氣!
對聲音色彩對比的訓練一定要有針對性,要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自己編制練習材料,揚長補短,為綜合控制打好基礎。在前面講聲音彈性的時候,我提到了情聲氣的關系。大家知道言語是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存在于人際交流中的有聲語言、情感、語聲和氣息,是一個系統當中的幾個方面。首先我們說說什么是播音發聲當中的情、聲、氣。在這里我們說的“情”,指的是在播音過程中播音員服務于播講目的,由具體稿件或是話題引發并且由有聲語言表達出來,始終運動著的情感。“情”是我們進行播音創作的依托。那么什么是“聲”呢?“聲”指的是播音員依據稿件或話題使用發聲器官、運用播音技巧所發出的表達思想感情、包容大量信息并通過電聲設備進行傳播的規范化、藝術化的有聲語言。那么什么是“氣”呢?
“氣”指的是在播音過程當中為使有聲語言傳情達意,播音員所控制自如,使用胸腹聯合式呼吸法所獲得發聲動力。 那么播音發聲對情聲氣有哪些具體的要求呢? “情”要具備最豐富的,并且能隨時調動起來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播音員節目主持人要不斷的加強自己的修養,鍛煉和培養自己的政治藝術素質,使自己具備寬廣的胸懷、純真的情操、美好的憧憬、深遂的境界、蓬勃的志趣、靈動的活力等等。另一方面調動起來的運動著的思想感情,一定要服從于稿件或者是話題的界定,服務于播講目的。對“聲”的要求是能夠充分表達各類不同稿件所確定的不同層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清晰明確的傳遞稿件所帶有的所有信息,并且具有各自聲音形象的特點,經過科學訓練規范化、藝術化的聲音。播音發聲對“氣”的要求是能夠符合播音員進行播音創作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的配合發聲需要,并且能夠保護發聲器官、美化聲音的氣息。總之,“情”要取其高,“聲”要取其中,“氣”要取深,以達到字正腔圓,清晰持久、剛柔自如、聲情并茂的境地。 那么情聲氣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呢?大家都知道除了事物、事理的意義之外,語言總是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這種感情色彩賦于語言以情態意義。一定的情態意義靠一定的聲音形式來表現,情態意義越豐富,聲音形式的變化也就越多。語言本身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在不同的氣氛、心理狀態還有情緒和聲調當中賦于不同的思想內容和感情色彩。 在上邊我們分開講了情聲氣各自的定義以及播音發聲對它們的要求,那么現在我們把情聲氣組合在一起來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說“情”是內涵,是依托;“聲”是形式,是載體;那么“氣”是基礎,是動力。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情是主導,是由思想感情狀態的運動,指導著氣息的運動,并且組織發聲器官的協同動作,這樣才發出表情達意的聲音來。 氣隨情動,聲隨情出,氣生于情而融于聲,這就是情聲氣的關系。所以我們在播音發聲當中要以情代聲、以聲傳情,而決不能本末倒置,以聲造情。在這里情我們又可以理解為感情、情義、情境,甚至為某種意境,這個“意境”指的是包含限定情感范圍程度的語言環境和心理環境。在生活語言當中我們有許許多多的詞語概括的情聲氣的關系。比如從“聲”的角度來講,有慷慨陳詞、娓娓道來、慢言細語、甜言蜜語、輕聲慢語、豪言壯語、直言快語等等。從“氣”的角度講呢,有忍氣吞聲、有氣無聲、粗聲大氣、屏聲斂氣、噓聲嘆氣、奶聲奶氣等等。從“情”的角度講,有情真意切、情至意盡、情義綿綿、虛情假意、真情實義等等。言為心聲,我們進行播音創作的時候,往往是依據稿件、話題托物起興、見景生情,把自己的主觀世界也當作藝術表現的對象,把自己的主觀世界對象化、客觀化,把思想文字化為有聲語言,把自己內在的本無情的精神世界表現出來,使受眾能夠具體的感受到、體驗到、聽得到、看得見。由此我們引出下面的話題:情聲氣的結合。 在播音員節目主持人進行創作的時候,聲音是唯一的,或者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表現形式。情需要通過聲音和氣息才能表達出來。我們播音發聲情聲氣結合要追求的境界應該是情聲氣交融、主客觀的高度統一。人的精神生活現象是極其復雜的,我們常說可以意會不可言傳,這指的是我感受到了、領悟到了,但是難于用語言、用概念作出具體的描述,特別是某種情緒、情懷某種復雜的感受體驗等等,大多是屬于情態領域里的一些東西。比如像憤怒、高興、愛等等,我們用來劃分層次的程度副詞是顯得太少了,比如像有點兒、一些、比較、挺、很、太、非常、極點。我們可以說有點兒憤怒、有一些憤怒、比較憤怒、挺憤怒、很憤怒、太憤怒、非常憤怒、憤怒到極點,但是大家可以數一下,這才有幾個層次呢。用這些書面語言所沒法再往深層次劃分的情緒,用我們的有聲語言、用我們符合稿件、話題所提供的所有條件,情聲氣結合不是更能恰如其分的進行表達嗎?這正是我們播音發聲之所長。
在播音發聲當中要做到情聲氣高度統一,確實是不容易,要獲得情聲氣統一的播音作品,需要從發聲上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氣息。運動的氣息來源于不停變幻的控制。 第二是聲音的運用。要注意聲音色彩的對比,一定要用足,一定要用夠、用活,要客觀的認識自己的聲音,抓住自己聲音的特色,逐步確立自己的聲音形象。 第三要注意實踐性。在經過由備稿到播出的整個過程中,要不斷的根據稿件、話題提供的線索,不斷的挖掘新的內容,找出新的感受以促進思想感情的運動,要做到這些就一定要動真情。 播音發聲必需動之以情,但是并非隨便什么感情的注入或者是泛濫、激情的表露都是好的,表面的強烈不等于真實情感,而質樸中常常飽含著火一樣的激情;華麗當中往往呈現出空虛。這里主要要看有沒有內涵、有沒有內韻,是不是發自內心。如果離開內心的真情而無病呻吟,扭怩做態,藝術的感染力就會一去無蹤影。故意做作出來的假感情,它以喧材邀寵、迎合低俗之所好為滿足,只能感人一時而不能真正的感染人,使人過耳不忘。 即使是真摯的感情也不能一概而論,而要做出具體的分析和對待,人的感情是被社會實踐所規定的一種意識形態。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礎之上,并且受世界觀所制約的。盡管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但是同一事物對于不同的人來說,所引起的感情反應不可能沒有差異,這里邊有積極健康高尚和消極頹廢低俗之分,前者和人民群眾的感情息息相關,附合時代精神,這樣的真實情感和善是相統一的,因而是美的;而后者呢則是逆與一已之所好,是投和少數人的趣味,與時代精神相背,即時是真實的也是有害的。 : l, S: L' n1 K. d 感情被現實所激起還必需被思想所提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同是積極健康高尚的感情,也是豐富多彩、千差萬別的,它的表達方式和表現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歌德曾經說過: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千萬個人中也很難找到兩個在思想感情上完全協調一致的人,這又體現了每個播音節目主持人特定的感情、氣質和個性,也就是不同的格調和風貌。 下面我想請您聽一首配樂詩朗誦,是我朗誦的匈雅利詩人-裴多菲的詩《我愿意是激流》。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許多著名的藝術家、著名的演員、配音演員朗誦過這首詩。但是我覺得對這首詩,既然我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自己的運動著的情感需要表述出來,就應該運用我獨具特色的聲音,把它形之于聲。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嶇的路上、 巖石上經過…… 只要我的愛人 , 是一條小魚, 在我的浪花中 快樂的游來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兩岸, 對一陣陣的狂風, 勇敢的作戰……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只小鳥, 在我的稠密的 樹枝間做巢,鳴叫。
我愿意是廢墟, 在峻峭的山巖上, 這靜默的毀滅 并不使我懊喪…… 只要我的愛人 ,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著我荒涼的額, 親密的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頂上 飽受風雨的打擊…… 只要我的愛人 是可愛的火焰, 在我的爐子里 愉快的緩緩閃現。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廣漠的空中, 懶懶的飄來蕩去, 只要我的愛人, 是珊瑚似的夕陽, 傍著我蒼白的臉, 顯出鮮艷的輝煌 由此可見,感情是使播音作品寓于個性和創造性的潛在的推動力量。每個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個性來發展不同的才能,用自己的辛勤勞動開拓一片嶄新的天地,這就需要在時代精神的感召下,不斷培養充實和提高我們的情感素質,并且以此來作為我們進行播音創作的基石和藝術探索的起點。我們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在播音發聲這個領域,能夠做到情、聲、氣高度的統一這一步,那已經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進行高層次播音創作的階段。
播音發聲7-發聲訓練和嗓音保護
下面我要講的是發聲訓練,發聲訓練就是我們常說的練聲。 練聲我們一般把它分為基礎訓練和彈性訓練這樣兩個階段,只有基礎訓練達到自如的階段才有可能取得聲音的彈性,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好高騖遠。在學習發聲的開始階段,總要按照一定的規格有意識地進行控制,比如像一個聲母、一個韻母,我們發音的時候,就要根據發聲的感覺和發出的聲音,注意發音的要領,反復進行調整,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控制狀態,這是每一種訓練控制的開始階段必不可少的。基礎發聲訓練的目的在于調整氣息,改善音質,擴展音域,調節音響,豐富音色,伶俐口齒。 它的基本內容首先是練氣。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聯合式呼吸法。主要練習對氣息的控制能力,特別是嘴呼氣發聲時對氣流長短強弱的控制。要注意吸氣不要過多,也不可過少,不可過深,也不能太淺,使發聲在適當力度的控制下,能始終保持一定的彈性。 其次是練聲。人各有聲,嗓音各異,嗓子要經過很好的嚴格的訓練,才能達到具有自己聲音特點而又優美動聽。聲音訓練是要改變不科學不正確的發聲方法和習慣,而逐步建立起新的控制能力,創造新的生理機能的適應性,逐漸形成新的發聲習慣。我們進行練聲時候,應該從中聲區,也就是自己習慣的發聲區域開始。作為基本練聲階段,慢慢地向高向低進行擴展,速度不宜過快,力度不宜過強,氣息要求飽滿穩實有依托,共鳴點要求要適中,共鳴要集中。整個練聲過程以及每一次練聲,都應該由中到高,由中到低,由弱漸強,特別要注意聲音高強以及低弱的時候氣息的控制。 那么練聲的第三個階段,就是練字。每一個字,就是每一個音節,這是語言當中可以表達一定語義的基本單位,而每一個音節,又都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來構成的,再往下我們又可以分解到音素。練習是要準確的把每一個音素、每一個聲母、韻母、聲調直到每一個音節,由正確的理論指導,通過聲音表現出來。字正腔圓,是聲音造型的要求,同時也是聲音造型的基礎,正字就需要正音,這需要系統的正音訓練。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人自己的情況,去解決聲母發音部位或者是發音方法上存在的毛病,解決韻母發音的時候舌位的高低前后以及唇形的圓展以及字調調值上存在的問題,這需要經過長期反復的練習以改變發音器官的反應習慣,使發音器官建立正確的運動規律。 再是練氣、練聲和練字是應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來進行的。作為電視播音員或者是節目主持人,則還需要進行情緒和面部表情以及形體動作和發聲的統一的練習了。
每一個人練聲的內容,我想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但是每一個時期,最好是有意識地解決一個、兩個存在的主要問題,千萬不要貪多。練聲材料可以自己編制,比如像單元音的發音練習,或是按聲母表、韻母表排列順序組成的字、詞進行練習,按照四聲排列的字詞的練習以及集中進行語流音變的練習,還可以適應地多做一些繞口令,或者是朗誦古體詩詞的練習。這個練習已經是綜合性的練習了,既要注意內容、意境,又要注意聲、韻、調發音的準確,同時還要把氣息調理順暢自如。此外,我們還可以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散文、或者是一些新聞、消息類的稿件編成一組進行練習,練聲材料隔一段時間也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和更換。當我們發聲的時候不必再去想發聲要領就可以準確地發出所需要的聲音來的時候,基礎練習才算取得了成效,聲音才有可能成為表達思想感情的有力武器。這個時候才談得上聲音的彈性。 % Q( ?8 i# h" d: A 在基礎發聲訓練過程當中,必須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片面理解基礎訓練與彈性訓練的關系。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去做無內容的純技術性練習,誤以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扎實的基本功,結果呢,往往會導致聲音的僵化。而且這樣訓練很容易養成一種違反創作原則的壞習慣。那就是一出聲音,先考慮發聲要領以及規則,很難進入播講內容。而另一種傾向呢,是聲音與內容分離,作發聲練習的時候,只考慮規則、要求,不去想內容,而在做有內容的練習的時候,又只考慮內容的表達,全然不顧發聲的要求,二者完全脫節。這樣做的后果是可以想見的。為了防止這些傾向性問題的產生,我們需要辯證性地理解基礎訓練和彈性訓練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訓練過程中,控制性與自如性的矛盾統一關系。 關于練聲,就簡單地講到這兒。 最后,我們來談一談嗓音保護,首先我們要認識保護嗓音的重要性。播音工作作為一種職業,作為一種用聲的職業,同時就具有自己職業特點的病癥,練好嗓音,用好嗓音,科學地保護好自己的嗓音,是每一位播音員、節目主持人需要認真考慮并且科學地認識的大事。但是,我們提出的嗓音保護,指的是積極的保護,是在使用中的保護,一副好的嗓音是用出來的,是科學地用聲用出來的,而不是在一聲不吭當中保護出來的。在這里,我們要強調的是用的積極的一面。積極,我們要從兩方面來進行,一方面是努力、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聲音的特點,而另一方面呢,是要積極、科學、合理地使用自己的嗓音,認真的分析,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嗓音高低、強弱以及音色等方面的特點,認識我們所從事的播音工作的職業特點:語流節奏是比較快的,發音的時候,各成阻部位,發音方法,以及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圓展等等變化是變換不定的。從而合理性使用。這是發揮自己的聲音的個性,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是保護聲音藝術青春的一個重要方面。 前面我們已經講述了用聲的方法和要領,在這里不再重復,總而言之,一定要養成科學的用聲習慣,避免使音色過于明亮,不要追求虛聲,防止用聲偏高或偏低,以及不適當地長時間加大音量或者是過長時間的用聲。同時,還要注意氣息的狀態和吐字器官的動作對用聲的影響。這樣,才有利于嗓音的保護。
另外為了保護嗓音,我們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應該說,睡眠對嗓音的影響很大。睡眠充足了,嗓子就舒服。睡眠不足,嗓子就發緊。同時呢,我們還要注意,嗓子一般來說是醒得晚的。我們剛睡醒的時候,不要發過強、過高的聲音。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后,然后才進入工作狀態。 另外我們在生活當中還要注意,不吸煙,少飲酒,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而對于其他的一些刺激性食物,象蒜、辣椒等等,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過應該盡量少吃一些。 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保護好牙齒。牙齒,對于我們發聲,起著關鍵的作用。很多聲母的發聲,都和牙齒有關。它是一個重要的成阻部位。另外,如果說,后面的槽牙掉了,那我們的舌頭是扇面性組織,它就會向兩邊擴展,這樣使我們的口腔,這個重要的共鳴腔,它的形狀也隨之改變。有時候我們掉了一個牙兩個牙,我們的發聲會因此很長的時間不適應。 此外,我們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有了病以后,是需要盡早的去醫院找有經驗的醫師進行診治。自己不要亂吃藥,因為有許多的藥物也會產生副作用,導致嗓音嘶啞。至于我們的發聲器官有了疾病,那就更不要硬撐著,這時候堅持發聲,只會造成發聲器官的損傷。要及時地去請耳鼻喉科大夫進行治療。 1 `8 T Y2 + E! T) S 一些女性在經前及經期,由于受性變激素的影響,嗓音大多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表現為聲帶充血,水腫,閉合不良,張力不好,分泌物增多等等。那么在這個期間,也要注意應該減少用聲。不要用聲過度,同時不要用聲時間過長,強度也不宜過大。 在這兒我還想提醒每一位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我們保護好嗓子,還要預防感冒。預防感冒,就要進行體育鍛煉。有些同志問,我進行中長跑,是不是對發聲有影響?應該說進行這種體育鍛煉,只能增強體質,而對發聲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在進行中長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我們吸氣的時候,不要張開嘴往里吸氣,要把舌頭抬起來,抵住上齒齦,讓氣流從舌頭的兩邊,經過舌的濕潤,做了迂回動作之后,進入氣管,進入肺部。這樣可以避免在,尤其是冬天,或者是春天比較干燥、比較寒冷的氣流直接刺激我們的氣管和肺。另外在劇烈運動之后最好不要馬上進行練聲。因為運動的時候,全身的肌肉都是處在疲勞狀態,肌肉比較松馳,或者是實際上已經使不上勁了,這時候進行練聲,各發聲器官也是很容易疲勞的。如果不注意,可能會導致發聲器官的病變。 另外有一些播音員或節目主持人在工作的時候喜歡端一缸子開水,我們說這種習慣是不好的。首先在發聲當中喝水,會導致聲音發生變化。另外,對我們的喉部會起到刺激的作用。特別象冰鎮的汽水、還有滾開的開水,熱茶等等。太冷太熱的水,會使發聲器官的肌肉受到強烈的刺激,不能自如的運動。嚴重的,可能會造成短暫的失音。最好我們在工作當中不喝水。喝水要在工作前15分鐘以前和工作后15分鐘以后,目的是讓發聲器官等到充分的休息。 在最后,我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幾句話來結束對嗓音保護的講述。梅先生對保護嗓音是這樣說的:精神暢快,心氣平和;飲食有節,寒暖當心;起居宜時,勞逸均勻;練嗓保嗓,都貴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飽滿,唱出劇情。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