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宣傳片腳本:在科技創新中展翅翱翔

日期: 2012-3-17 0:30: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更多 | 熱度:3307℃
【錄音網 LUYIN.com】“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秦皇島——這座歷史悠久,寄托著偉人情懷的濱海名城,在改革發展的浪潮中,以創新凝聚力量,用創造唱響品牌,為城市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個生機盎然、活力四射的科技之城正向我們快步走來——
2010年的春天,當大地露出第一抹新綠,秦皇島市邁出了創新的腳步――全市建設創新型城市動員大會的召開,吹響了秦皇島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號角。
作為國家沿海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環渤海經濟圈的活躍地帶,秦皇島的創新目標明確清晰:從2011年到2015年,用5年時間,力爭初步建成創新型城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力爭達到2.5%以上。研發、引進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優質新產品600項,培育產值過億元的企業150多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過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0%以上。(字幕)
站在歷史的高度,鋪開未來的藍圖,秦皇島市的科技工作蓄勢待發,信心滿懷。而這份自信來自于過去五年的深厚積淀。
“十一五”期間,秦皇島市堅持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統攬,集聚創新資源,打造人才高地;激活創新要素,打造創新高地;轉化創新成果,打造產業高地。(字幕)科技事業實現了大發展、大突破、大提升,快速躋身“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市”行列。
過去五年,創新被上升為一種戰略,引領發展的方向。
過去五年,創新凝聚成了一種精神,全面激發著城市的內生動力,改變著城市的生活節奏。
過去五年,當創新融入城市的血脈,迸發出的力量讓人激情澎湃。
集聚創新資源,打造人才高地。(字幕)建設創新型城市,集聚創新資源是基礎性工作。為加快引進培養高端人才,秦皇島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意見》,為掌握關鍵技術的特殊人才和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在落戶、配偶安置、子女上學、定點醫療等方面提供便利。此外,秦皇島市先后與一大批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通過掛職交流、人員培訓、共建科研和實習基地等方式構筑科研平臺。截至目前,秦皇島市人才密度達15.83%,成為河北省人才密度最高的城市。全市擁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9家!笆晃濉逼陂g布局建設了10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8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先后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416項,其中省級以上項目821項,實現了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零”的突破;8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74項成果獲省級科技獎勵;專利申請量4449件,授權量2722件,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8%,發明專利申請量占申請總量的比例達到31%,每萬人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位居全省之首。
激活創新要素,打造創新高地。為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激活創新要素,秦皇島市全面實施了創新主體推進、科技創新型企業培育、重點技術創新、重大專利技術產業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園區建設、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培育、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產學研合作、創新環境優化等10大科技創新工程。采取四大措施激活創新要素,即引導資金撬動:市里每年安排現代產業啟動和引導資金1.11億元,鼓勵發展高新科技、循環經濟等朝陽產業?萍脊痉龀郑赫鲑Y3億元成立了科技投資公司,通過股權投資和資產重組等形式,對高科技產業進行投入。建立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幫扶:全市已建成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其它區域性、專業性生產力促進中心4家,初步形成了市、縣、區科技中介服務網絡。建設了全省第一家“首批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實現了技術轉移機構零的突破。知識產權保護戰略推進: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加大對專利侵權假冒案件的處理力度。實施知識產權優勢培育工程,27家單位被列為河北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事業單位,海港區、撫寧縣被列為河北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縣(區),3家單位被確定為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3項專利戰略被列為河北省專利戰略引導計劃。
轉化創新成果,打造產業高地。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各1家。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總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現有入孵企業320家,從業人員5304人,在孵企業年產值15.14億元,累計畢業企業166家。軟件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北戴河信息產業基地開工建設。開發區數據產業基地被認定為“河北省秦皇島數據特色產業基地”,IBM、HP、中國聯通、中科院計算所等著名公司和研究機構相繼加盟,投資轉化最新科技成果。
秦皇島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科技特派員制度。在農村,全市共下派各類涉農科技特派員504人次,同時吸納20名大學生村官、44名鄉土人才為科技特派員,拓寬了科技特派員選派范圍,增加了科技特派員服務領域。在企業,探索推行了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503名特派員深入33家企業進行“會診”,一些新技術、新工藝得到廣泛應用和普及。
在全市確立10家重點企業、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和100項高科技應用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和培育,以此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到目前為止,全市有34家中小企業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1917萬元,有44家中小企業獲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資金852萬元。
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市政府先后與中科院、河北工業大學簽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協議,6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產學研合作,新建博士后工作站3家,特邀院士工作站2家,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促進了資源整合,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
“十一五”期間,全市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4家,其中產值超億元的17家,3家被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市已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先進制造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9.4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8.08%,較“十五”末提高2.22個百分點。
鍛造一流隊伍,甘當服務先鋒。肩負著科技振興的責任和使命,秦皇島科技系統全力提升服務水平,抓學習、樹理念、定標識、建規范、重活動、送溫馨等一系列舉措,使全市科技管理系統干部職工堅定了一心為民的基本信念、確立了奉獻光榮的價值標準、培養了一專多能的業務技能、強化了事爭一流的群體意識、完善了文明有序的行業規范,講團結、講大局、講原則、講奉獻、講愛心、講風格、講友誼已蔚然成風,領導集體高度團結,科技隊伍高度統一,目標任務高度明確,工作思路高度清晰,工作作風高度扎實,確保了各項目標任務的有效實施和圓滿完成。
回眸十一五,一組組數字令人歡欣鼓舞;展望十二五,歷史將揭開新的篇章。瞄準建設國內外一流濱海城市,秦皇島將把創新型城市建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讓科技引領發展,讓創新改變生活,讓更多的百姓盡享創新成果。秦皇島——這艘充滿夢想的巨輪,滿載著289萬港城人民的期望和囑托,正乘風破浪,揚帆起航,向著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富庶文明和諧”濱海名城的宏偉目標快速挺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