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制作 |
![]() |
日期: 2011-8-17 11:10: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后期制作 | 熱度:3169℃
對人聲常用的音頻處理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注意順序,很重要): 1.EQ:也就是均衡,因為話筒的拾音頻響曲線差異的以及歌手嗓音特征差異,一般根據錄出的人聲實際效果作適當處理,比如有的歌手聲音太尖,有的聽起來很悶,有的鼻音很重,有的唇齒音很重,這些都是由于聲音各頻段的強弱不均衡造成的聽覺差異。可以通過EQ對各頻段的聲音信號均衡(增減)處理,能起到改善作用。 2.激勵器:也叫諧波發生器,能將聲音在某些頻段增加一些隨機的諧波,合適的激勵會給聲音帶來美化的成分,激勵器和EQ的區別是:EQ只是調整某些頻段的信號強弱,激勵器是在某些頻段增加新的聲波成分。不合適的激勵對聲音有破壞作用,使聲音聽起來很“臟”。所以很多人常常不做激勵處理。 3.壓縮(壓限)器:自動調整聲音電平的動態范圍。說通俗簡單點你明白得更快:就是自動將時間軌上所有的聲音信號做以下處理:當聲音小的時候,按預調整的參數提升音量,當聲音大超過某個界限的時候,開始按預先設置參數的比例壓縮減小音量,最后的結果是改變整個聲音軌的動態范圍(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的差值),通常壓限器的作用是減小動態范圍。經過壓限的聲音聽起來更飽滿、有力,聲音小的地方聽起來不費勁,聲音很大的地方也不震耳。 4.混響器:美化聲音,讓聲音聽起來有空間感,聲音圓潤通透。 1.噪聲門:設定一個電平的門限值,低于這個門限的信號電平全部過濾掉,高于門限值的信號電平全部通過(這里信號電平指的是信號和噪音電平總和的電平),所以信噪比高的聲音素材不需要再除噪。WAVE插件中的RVOX就是這么一個噪聲門的效果器。參數調多少合適?一般在-50~-40dB左右,實際背景底噪的大小是不一定的,自己試吧,正確的位置是聽不到背景噪音,但人聲發出的最小聲音不被濾掉。 2.采樣除噪法:這是專業音頻處理軟件比較有效除去持續穩定的背景噪音的一種方法,除噪的原理就是對噪音的波形樣本進行取樣,然后對整段素材的波形和采樣噪音樣本分析,自動去除噪音。這種除噪的優點是能徹底除去噪音,缺點是對原始人聲音質有破壞作用,信噪比越底破壞性越大。經過這種除噪后的聲音金屬味很濃。所以一般不推薦這種方法對唱歌的人聲除噪,盡可能在前期錄音控制到最高的信噪比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 3.其他除噪方法:用頻譜分析噪音所在的頻段,通過對EQ的調整,衰減底噪所在的頻段信號電平。這對原始人聲這頻段的信號也衰減了,形成新的問題,也用的比較少。 [推薦]Ultrafunk R3之Reverb參數釋疑 1. 輸入電平(input):這個就不用講了吧。用于控制效果整體音量,保證不會過載。
3. 早反射時間(Predelay):就是直達聲與前反射聲的時間距離。有以下幾個特點:空間越大,Predelay 越長;反之越短空間越寬廣,Predelay 越長;反之越短。
5. 擴散程度(diffusion):傳統上是叫做Early reflections diffusion(早反射的散射度)。我們知道早反射就是一組比較明顯的反射聲。這些反射聲的相互接近程度,就是diffusion 。墻壁越不光滑(例如鋪上了地毯的),聲音的散射度就越大,反射聲越多,相互之間越接近,混響是連聲一片的,聲音很溫和;墻壁越光滑(例如玻璃),聲音的散射度就越小,反射聲越少,相互之間隔得越開,混響聲聽起來就比較接近回聲了,聲音很清晰。 6. 低混比率(Bass Multiplier):一般來說混響中的高頻的持續時間肯定比低頻要短。空間越大,空間內物體越多,物體和墻壁表面越不光滑,高頻的持續時間就短,與低頻的差距就越大。只有在中小空間中,并且空間表面比較光滑的情況下,高頻的時間才與低頻接近。 7. 分頻點(Crossover):和低混一起調整。 8. 殘響時間(Decay time):也就是整個混響的總長度。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長度,有以下幾個特點:空間越大,decay 越長;反之越短空間越空曠,decay 越長;反之越短。 9. 高頻衰點(High Damping):一般來說混響中的高頻是很容易大幅度衰減的。空間越大,空間內物體越多,物體和墻壁表面越不光滑,高頻的衰減就越厲害。只有在中小空間中,并且空間表面比較光滑的情況下,高頻的衰減才與低頻接近。但我們做音樂混音的時候,有時為了聲音的好聽,也并不一定要遵循高頻更容易衰弱的自然規律。 10. 原始干聲(Dry):dry out 是指原始聲音。在混響中,要想使聲音聽起來更遠,就把dry out 拉小 11. 早反射聲(E.R):也就是早反射的聲音大小 12. 混響音量(Rerverb):也叫Wet out,也就是混響效果聲的大小。有以下幾個特點:wet out 與空間大小無關,而只與空間內雜物的多少以及墻壁及物體的材質有關墻壁及室內物體的表面材質越松軟,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空間內物體越多,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墻壁越不光滑,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墻壁上越多坑坑凹凹,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 13. 聲場寬度(Width):適合做立體聲效果。 14. 輸出聲場(Output):這個選項能夠將輸出強制設為單聲道或立體聲。 15. 尾音(Tail):設置是否在聲音的末尾多加一點混響聲。通過這個選項你可以給聲音加上“尾巴”,將混響擴展。 EQ處理 人聲音源的頻譜分布比較特殊,就其發音方式而言,他有3個部分:一是由聲帶震動所產生的樂音,此部分的發音量為靈活,不同音高、不同發音方式所產生的頻譜變化也大;二是鼻腔共鳴所產生的低頻楷音,頻率均衡可以大致地將這3部分頻譜分離出來。用于調節鼻音的頻率段在500HZ以下,均衡的中點頻率一般在80——150HZ均衡帶寬為4個倍頻程。 列如:可以將100HZ定為頻率均衡的中點,均衡曲線應從100--400HZ平緩過度,均衡增益的調節范圍可以為+10dB~-6dB.這里應提醒大家的是:進行此項目調整時的監聽音箱不得使用低頻發音很弱的箱子,以避免鼻音被無意過分加重。人聲齒音的頻譜分布在4KHZ以上。由于此頻段包含部分樂音頻譜,所以建議調節齒音的頻段應為6~16KHZ,均衡帶寬為3個倍頻程,均衡中點頻率一般在1/2倍頻程,均衡中點頻率為6800HZ的均衡處理,其均衡增益最低可向下調至-10DB。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人聲進行頻率均衡處理時,為突出某一音感而進行的頻段提升,都盡量使用曲線平緩的寬頻帶均衡。這是為了使人聲鼻音、樂音、齒音3個部分的頻譜分布均勻連貫,以使其發音自然、順暢。 1/2倍頻程的窄頻帶均衡的提升處理極易使人聲音源變怪,此種均衡方式雖然可以大幅改變音源的音色,然而如果不是為了產生特殊的效果,歌唱發音的均衡處理應以音感自然為基準。為了在不破壞人聲自然感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特定的效果處理,可以使用1/5倍頻程的均衡處理,具體有以下幾種情形。 (1)音感狹窄,缺乏厚度,可在800HZ處使用1/5倍頻程的衰減處理,衰減的最大值可到-8DB。 對音源的均衡處理,最好是使用能顯示均衡曲線的均衡器,列如全數字調音臺的均衡器就具有顯示均衡曲線的功能。應這樣可在進行均衡處理是,看到均衡曲線的形狀,為以后重調帶來方便。 一般數字調音臺均衡器上的均衡增益調節鈕用“G”表示,均衡頻率調節鈕用“F”來表示,均衡帶寬調節鈕用“F”或“Q”來標識。 詳細的調試法總結如下: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