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技巧 |
![]() |
日期: 2011-8-1 23:25: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配音技巧 | 熱度:1920℃
我們在讀很多的英文混縮雜志和論壇時,常常會遇到一些陌生的形容音色的詞語。如果不對這些詞語做定義,由于每個人的理解差別較大,最終也不利于交流。而國內的很多擴音和混音書籍只是簡單地區(qū)分幾個頻率的主觀感覺,對大多數的主觀詞語都沒有涉及。
Airy(空氣感):空間感。配音仿佛在一個較大的、令人愉快的空間中,并且?guī)в幸欢康臎]有聲染的混響。高頻延伸到18kHz。 Bassy(低音感):強調200Hz以下的低頻。 Boomy(隆隆感):集中于150Hz位置左右的低頻。大音量、衰減慢。 Boxy(盒子感):強調200Hz-550Hz位置的頻率。配音像是從盒子中發(fā)出的。 Breathy(呼吸感):擁有良好的高頻響應,音色可以參照笛子之類的管樂器。 Bright(明亮感):強調和基頻相關的諧波的高頻。 Brittle(易碎感):強調高頻同時基礎頻率成分很弱。 Chesty(胸腔感):用來描述一個歌手的配音,仿佛他的胸腔很大。125Hz到250Hz頻率有提升。 Clean(干凈的):沒有噪聲、失真、削波、串音等影響。 Clinical(冷淡的):過于干凈,沒有生命感和體積感。 Colored(染色的):不是生活中實際存在的音色。在細節(jié)上不自然。 Crisp(脆):提升高頻。有力的,干脆的。 Dark(暗):高頻成分較少。集中于中低頻。 Depth(深度感):樂器或頻率上有封閉和深遠的感覺。擁有良好的瞬變響應,并且能清楚地呈現直達聲和反射聲。 Detailed(細節(jié)感):能較容易地聽到音樂中的細節(jié)。充足的高頻響應和明顯的瞬變響應。 Dry(干):沒有添加任何效果,沒有空間感。瞬變響應快速衰減。 Fat(肥厚感):相對于高次諧波來說,基礎頻率更為充分。100Hz到300Hz的配音會比較突出。 Forward(靠前感):配音聽起來非常靠近聽者。強調2kHz到5kHz位置的頻率。 Grainy(顆粒感):配音聽起來像是被分成了許多小顆粒,而不是一個連續(xù)的整體。可能存在諧波失真。 Grungy(臟):大量的諧波失真。 Hard(硬):中高頻過多,大約在3kHz到4kHz的位置。具有良好的瞬變響應。 Harsh(刺耳感):中高頻過多。整體頻譜的峰值集中在2kHz到6kHz的位置,過多的相移 Mellow(柔美):高頻成分較少,放松。 Muddy(泥濘感):配音不清晰。諧波較弱,輕微失真。低頻上有較多的混響。 Musical(音樂感):平直的頻響,低失真,干凈,諧和。 Nasal(鼻音感):聽起來像是鼻子堵住在唱歌。300Hz到1kHz有提升。 Neutral(沒有聲染):音色被準確復制。頻率上沒有染色和偏移。頻率響應上沒有過多 谷值。 Piercing(穿刺感):窄頻段。配音尖銳,在3kHz到8kHz之間有尖銳、狹窄的尖峰。 Punchy(重擊感、強有力):動態(tài)重放充足。良好的瞬變響應。 Raspy(刺耳感、易怒感):干并且尖銳。6kHz左右位置的峰值讓人聲聽起來刺耳并 音。 Rich(豐滿感):偶次諧波上帶有好聽的失真。 Round(圓潤感):高頻被滾降。 Sibilant,Essy(齒音):唱歌的時候過分強調s和sh音,在4kHz和7kHz的位置有明顯提升。 Smeared(模糊不清):缺少細節(jié)。糟糕的瞬變響應,畫面關注感差。 Smooth(平滑感):音樂聽起來感覺很輕松,不刺耳也不易碎。頻響平直,特別在中頻 沒有過多的尖峰和低谷。 Spacious(空間感):提供一種包裹整個樂器的空間,氛圍和房間感。 Squashed(擠壓感):被過度壓縮。 Strained(緊張感):headroom太少。失真,感覺配音很“費勁”。 Sweet(甜美感):高頻響應平直,低失真。高頻可以達到15kHz到20kHz,但是沒有突 Thin(瘦):基礎頻率相對于諧波來說較弱。不圓潤也不豐滿,低頻沒有光澤。 Tight(緊):低頻的瞬態(tài)響應很好。沒有串音。低頻的細節(jié)很好。 Transparent(通透感):音樂很易聽,細節(jié)感好,清楚,沒有泥濘感。寬而平直的頻率 間響應迅速,失真和噪聲都非常小。 Warm(溫暖感):低頻很充分,相對于諧波來說基礎頻率非常充足。不瘦(thin),也 多的低頻和中頻。低頻有適量的混響。 Wooly(毛絨感):像是一個羊毛毯覆蓋住了整個揚聲器,壓抑的配音。高頻被削弱或是低頻有隆隆聲。有時會在250Hz到600Hz的位置有所強調。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