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 |
日期: 2012-5-2 21:10: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更多 | 熱度:1954℃
我們生活的地球,早在38億年前就開始了它不斷進行自我構造的過程。今天的地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1912年德國學者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在太古時代,地球上所有的陸地都是連在一起的,后來由于受到自東向西的潮汐摩擦力和從兩極向赤道方向的離心力,導致大陸分裂并產生漂移。最終形成了陸地后來的分布格局。 此后,科學家們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 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順把地球的巖石圈劃分為六個大板塊。據估計,大板塊每年可以移動1-6厘米距離。這個速度雖然很小,但經過億萬年后,地球的海陸面貌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板塊構造學說已成功解釋了一些大地構造現象。未來,人們還將不斷探索地球的秘密。 喜馬拉雅運動與惠州綠洲形成 數千萬年前,尚未隆起的青藏高原水草豐茂,大量古象生活在這里;而當它們衰老死亡后,遺骸就散落低海拔的沼澤之中,逐漸形成化石。 三千萬年前,由于地殼運動,向北飄移的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之下俯沖,碰撞處的地層受到強烈擠壓形成了矗立在青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脈。 兩大板塊相互擠壓、疊加,青藏高原隨即隆起成為世界屋脊。目前該地區發現的古象頜骨化石,正是青藏高原隆起的物證。 這次被稱為喜馬拉雅運動的地殼運動,極大地改變了全球的氣候,大氣環流因此改變方向。 我國西北地區因內陸性不斷增強而處于干旱環境,東部則由此形成相對獨立的濕潤季風區;加之臺風影響,我國嶺南一帶成為北回歸線上最適宜人類棲息的一片“綠洲”,而在非洲同一緯度的地方卻是大沙漠。 位于廣東省南部的惠州自古以來就有“嶺南明郡”的美譽。歷次地殼運動,使惠州形成了復雜的地形地貌,也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讓惠州真正成為一座風景優美、資源豐富的“惠民之州”。 惠州——生態之城 惠州風景秀麗,山、湖、海、泉、瀑、林、島等星羅棋布,是一座山水名城,宜居城市。 有全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的羅浮山,“北回歸線上綠洲”的南昆山,有“苧蘿西子”美譽的西湖,有“海上小桂林”之美稱的大亞灣,東方“馬爾代夫”的巽寮灣。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有省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15處,國家4A級景區6個。半城山色半城湖。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園里,湖上飛白鷺,城里聞鷓鴣。 歷經現代工業的洗禮,惠州仍然生態優美,來過惠州的人都說,惠州的天是藍的,山是綠的。水是甜的,空氣是清新的。西湖岸邊點點白鷺依然飛舞翩翩,大亞灣畔千年海龜依舊繁衍生息,都市景觀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 現代工業與生態農業協調發展,處處呈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景色。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