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 |
![]() |
日期: 2012-3-9 21:13: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基礎知識 | 熱度:1676℃
印象樂派
音樂上的印象主義源自繪畫上的印象主義。印象主義繪畫的特點在于以陽光和色彩為主角,即借助光色的變幻來表 現作者從一瞬間所捕捉到的印象,他們認為繪畫過程只要表現光的過程,也就找到了繪畫藝術的一切;他們的技法 基本原理是光譜分析,用7種純色作畫。
印象主義音樂的主角是音響和音色。主張用織體色彩和響 度取代傳統音樂中的發展,認為音樂只能暗示或提供一意 象或心境。于是采用各種新和弦和全音階、五聲音階;作品節奏自由、配器精致;音調、節奏型等變化細膩;曲式 多不作傳統的主題展開;愛用弱奏和極弱奏;少用大段旋律。 這樣,朦朧的色彩、模糊的輪廓、不易分辨的色調 變化就成為印象主義音樂的明顯標志。印象派音樂的精致 而優美的音樂語言同浪漫派音樂夸張的響亮音調,同樣達 到了高度的審美境界。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德彪西、杜卡、 拉威爾;西班牙的法雅;英國的戴留斯,司各特;意大利 的雷斯庇基;德國的雷格和俄國的斯克里亞賓等。
德彪西(1862-1918),是印象主義樂派的鼻祖。代表作: 《牧神午后前奏曲》、《大海》等。
杜卡(1865-1935)同德彪西、拉威爾被稱為法國(也是世 界)三大印象派作曲家。代表作:《小巫師》、歌劇《 阿里安娜與藍胡子》等。
拉威爾(1875-1937),法國作曲家。代表作:《波萊舞》 、《鵝媽媽》組曲、《西班牙狂想曲》。
雷斯庇斯(1879-1936),作曲家、弦樂和鋼琴演奏家。代 表作:《羅馬的松樹》、《羅馬的噴泉》、《羅馬的節 日》、歌劇《火焰》。 斯克里亞賓(1872-1915)俄作曲家、鋼琴家。代表作:交 響詩《普羅米修斯》、四部交響曲等。
戴留斯(1862-1934),英國作曲家。代表作:《布里格集 市》、《在夏日花園》等。
浪漫樂派
浪漫主義一詞源自Romance,原指用羅曼語寫成的中世紀英雄故事或詩歌,如今浪漫主義的含義已遠不是這個意思。浪漫樂派的 始年以1820年左右為宜,貝多芬身兼古典、浪漫“兩職”。最廣義地說,從古典主義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的轉變,可以說、 是從共性到個性的重點轉移,是從保守到自由的重點轉移(雨果說:浪漫主義是“文學中的自由主義”),是從抽象到詩意的轉移(舒曼說:“浪漫主義不是數字和形式的問題,而是作曲家是否是詩人的問題”。浪漫樂派的特征是將情感和想象置于首要地位,強調主觀幻想性 、抒情性、自傳性和個人心理刻畫。音樂體裁方面,浪漫樂派作 曲家創造了多樂章標題性交響曲、交響詩、標題性小品套曲、樂劇等。此外,單樂章標題音樂會序曲、單樂章的隨想曲、狂想曲 、間奏曲及各中小樂器小品、室內樂性質的抒情歌曲、聲樂套曲 等體裁也相繼產生或得到進一步發展。創作手法上繼承和發展了古典樂派的傳統,并能根據內容需要作大膽的革新 。浪漫樂派在擴大和深化音樂的表現范圍和表現能力方面,極大地豐富和推進了近代音樂文化的發展,并對后世藝術的發展,并對后世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另一個特色是名演奏家的涌現,一些具有高度天賦和超凡魅力的鋼琴家和小提琴家,例如李斯特和帕格 尼尼等,成為文化界燦爛的明星,他們以自己創作物技藝輝煌的作品吸引了眾多的聽眾。浪漫主義樂派的主要有代表人物有貝多芬(維也納樂派向浪漫 樂派過渡人物)、韋伯、舒伯滋、柏遼茲、門德爾松、肖邦、 舒曼、李斯特、瓦格納、布魯克納、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 馬勒、理查·斯特勞斯等。
帕格尼尼(1782-1840)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為音樂 史上最負盛名的演奏家之一,被人們稱為“小提琴之王”。他首創雙泛音、跳弓、弓桿擊弦以及單弦演奏等技法,其影響不 僅在于以后的小提琴作品,甚至還涉及到鋼琴演奏和配器法的 發展。代表作:《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韋伯(1786-1826)是德國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莫扎特之妻康斯坦策的堂兄。中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創始者。最成功的 作品歌劇《自由射手》序曲。
羅西尼(1792-1868)是意大利歌劇史上最有劃時代意義的作曲 家。他既是意大利古典歌劇的最后一位作曲家,又是意大利新歌 劇的創始者。他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是最負盛名的佳作。 舒伯特(1797-1828)是奧地利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開創者 之一。在世界音樂史上,他是作為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 出現的。他是和莫扎特、貝多芬并列的杰出的音樂大師。代表作 :《第八交響曲》、鋼琴五重奏《鱒魚》、聲樂套曲《冬之旅》。 柏遼茲(1803-1869)是法國作曲家、指揮家、音樂評論家,19世紀上半葉法國音樂最偉大的代表者。代表作:《幻想交響曲 》。 門德爾松(1809-1847)是德國作曲家,他與舒曼同為德國浪漫 主 義音樂的杰出代表。這位最幸福的音樂家的代表作有《仲夏夜之 夢》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 舒曼(1810-1856)是德國作曲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為一種痛苦的幻覺和恐怖的心理所折磨。代表作:《A小調鋼協》、歌曲集《婦女的愛情生活》。 李斯特(1811-1886)為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音樂評論家,被稱為“鋼琴之王”,交響詩創始人。代表作:交響詩《前奏曲》 、《一鋼協》、《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 瓦格納(1813-1883)是德國作曲家,他的全部生涯的特點是百折 不撓地從事歌劇創作。代表作:歌劇《湯豪舍》序曲,三幕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四部聯篇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威爾弟(1813-1901)是意大利作曲家、歌劇音樂大師。具有崇 高的威望,它的名字已成為意大利民族精神的象征。創作了26部歌劇,代表作:《弄臣》、《阿伊達》、《茶花女》。
古諾(1818-1893)主要是一位抒情作家,一生寫過12部歌劇,《浮士德》和《羅米歐與朱利葉》是他的代表作。 布魯克納(1824-1896)是19世紀下半葉偉大作曲家、管風琴家 。主要作品十部交響曲,《四交》是代表作。 約翰·斯特勞斯(1825-1899)是老約翰的兒子,奧地利小提琴家 、指揮家、圓舞曲及其它維也納輕音樂的作曲家。五百余首作品 中的代表作有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皇圓舞曲》。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