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 |
日期: 2012-4-17 20:57: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更多 | 熱度:1803℃
【錄音網 LUYIN.com】這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光華奪目,熠熠生輝;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百業興旺,社會和諧;勤勞智慧的靈鄉人民,在這塊充滿生機活力的土地上,描繪出一幅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絢麗畫卷! 靈鄉鎮位于大冶市西南,轄21個行政村,1個街道社區,1家鎮管礦業集團和1家省管工業園。面積135平方公里,人口5.1萬。2009年全鎮經濟總量27.9億元,人均 GDP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先后獲得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標兵鄉鎮等國家級榮譽,是全省文明鎮、中心鎮、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近年來,在大冶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靈鄉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人民,按照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要求,以新農村建設為依托,以培育新農民為前提,以經濟建設為重點,大膽創新工作思路,著力轉變工作方式,加快了靈鄉鎮經濟轉型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 靈鄉鎮是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鎮,承擔著點上經驗、面上推廣的重要任務。自2009年8月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會議以來,該鎮決定用一年的時間,重點抓好示范點工程建設,為全鎮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經驗,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創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鎮。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靈鄉鎮在2007年編制完成《靈鄉鎮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多次邀請省市專家來進行實地勘察,投入350萬元,制定靈鄉鎮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對全鎮21個行政村進行了規劃設計,目前17個村己完成了村莊整治整村規劃,其中坳頭村完成了總體規劃、產業布局規劃、旅游規劃,宮臺、大莊等村完成了產業布局規劃。全鎮251個自然村中,已完成村莊整治規劃219個,規劃率達85%。 靈鄉鎮因礦產資源豐富而被譽為“礦冶之鄉”。然而多年的高強度開采,現在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危機。為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態勢,靈鄉鎮踏上了超越資源發展的轉型之路。該鎮以發展經濟,富民強鎮為著力點,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力支撐。積極穩步推進“一園二線三區”的發展戰略。 大金省道穿鎮而過,2009年靈鄉鎮在沿線投入資金1200萬元,大力開展村莊整治工作,對宮臺、長坪、大畈、坳頭、戴嶺、馬橋、羅橋、大莊等8個行政村32個自然灣進行了村莊整治,13個點順利通過黃石市驗收。其中坳頭村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亮點,被授予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稱號。同時,羅橋村陳本根創辦的苗木花卉基地得到鞏固、發展和壯大,安排當地群眾150人就業,余定周創辦的黃石瑞通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密封圈,遠銷美國和意大利,成為鎮內第一家創匯企業。 毛靈線是連接毛鋪和靈鄉的綠色通道,是加快毛鋪山區經濟發展的主動脈。靈鄉鎮在沿線實施了“1234”工程。 改造一條大港,緊鄰毛靈公路的談橋大港,上到紅峰村,下至子山村,全長4.74公里,呈L型布局,是談橋片各村的灌溉中樞,也是防洪泄洪的重要關口。該工程投入資金500萬元,已于年前開始施工,目前談橋大港港底清淤、兩旁砂石護砌等工程已全面竣工,建成后談橋大港港水清澈、綠樹成蔭、道路筆直,形成了路相通、渠相連、樹成行和融水利、觀光于一體的生態大港。 完善綠化兩條公路。結合鎮區道路延伸工程,靈鄉鎮正在對宮子路(宮臺村-子山村)路段實施修復完善和綠化,南戴路(南畈村-戴嶺村)路段為園區新建公路,目前正在抓緊建設高標準的路肩和綠化帶。這兩條公路完善后,將形成一條完整的環鎮公路和一條漂亮的景觀帶。 今年,靈鄉鎮將重點抓好子山、談橋、南畈三個樣板村的整治。這三個村區域相連,緊鄰毛靈公路,擁有前期的陷塘、黃土坡自然村等示范點,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普遍高漲。目前,已建門口塘12口、籃球場12個、文化中心13個、垃圾池36個、公廁16座、排水溝8000米、主干道6662米、入戶路8819米;已拆除舊房288處、換瓦422處、刷漆380處、新建房屋100余戶。整個村莊整治工程將在五月底全面完成。每個村莊基本達到了“休閑有游園、運動有場所、學習有專欄、議事有陣地、出行水泥路、環境潔亮美”的目標。漫步在毛靈公路,目之所及,別墅村落,依山傍水,錯落有致,黃墻紅瓦,如詩如畫,到處一派生機盎然,成為鄉村獨特的亮麗風景。 實施四項工程。靈鄉鎮通過實施產業工程,增強村民“造血”功能。通過出臺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村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扶持巖峰村建成了慶榮不銹鋼有限公司,為擴大生產規模,該公司還在靈成工業園、宮臺村、大畈村新建了三個生產車間,安置村民就業達500多人;扶持大王山茶業有限公司,創建了“靈香溪玉”品牌,扶持安徽老板在子山村建設1500畝優質水稻基地,合作社在談橋村建設200畝蓮籽基地。 在大力實施管理工程中,靈鄉鎮對每個村民小組或每個項目實行“六個一”包保責任制,即:由一名副科級領導干部牽頭;一名在職鎮干部主抓;一名退二線干部監督;一名新農村建設隊員協調;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把關;一家幫扶單位幫扶。同時建立科級領導包片、機關干部包村、村組干部包戶、理事會包路段,以村民理事會為龍頭,充分調動村民自治積極性。帶動村民自覺參與村莊建設管理,按“五個一點”的模式通過理事會運作,在鎮級投入1000萬元的基礎上,發動村民自主投入1.4億元,對外爭取資金200余萬元。目前所有村莊都建立了理事會,負責管理賬務、牽頭組織村組紅白喜事,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樹立了良好的威信。積極探索建立村莊保潔的長效機制,推廣坳頭村衛生管理經驗,建立了專門的保潔隊伍,以組為單位建設了垃圾堆放處、以村為單位建設了垃圾收集點、以鎮為單位建設了垃圾處理站。形成分工明確、協同作戰的工作機制,貧困戶有人幫、釘子戶有人管、示范戶有人學,示范片建設穩步推進。 在實施便民工程中,靈鄉鎮統籌城鄉發展,用發展成果來保障穩定,采取為失地村民購買養老保險、推薦就業等多種形式,給他們提供生活保障;在談橋街新建了幼兒園、改善了衛生室,建設了談橋村便民服務中心;在陷塘灣建起了健身場所,在黃土坡灣建起了農民公園,南畈村下周灣農民公園正在設計之中。通過大力實施生態工程。對全鎮21個村溝旁、渠旁、村旁、路旁進行綠化,植樹500萬株,形成了天然的綠色屏障。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逐步深入,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農民日子紅紅火火。 陷塘灣村民:“現在跟以前變化大得很,以前,吃不上口、穿不上身,現在吃有吃的、穿有穿的,玩有玩的、樂有樂的,幾舒服啊。現在國家有好政策建設新農村,路到家家戶戶修得好,到處做得好好的,雜草不多了,往年走的路沒有現在舒服,不管什么都搞得好了,現在又不砍柴,燒電了,燒沼氣了,年輕人出去打工做生意,老人做不動了,國家還給錢把土地收去了,我60歲去照像每月有錢,幸福啊。” 陷塘灣村民:“我是赤壁人,2008年嫁到這里來的,剛嫁過來,灣子里的好多新房是沒建的,沒有這么好,以前是矮房子、老房子,道路沒有水泥路,是泥巴路,現在道路都是水泥路了,出行都很方便,房子建得都很漂亮,國家政策非常好啊。” 三區:一是以國家土地整理為契機,靈鄉鎮全力打造高產農田示范區。農業穩,百業穩。農業興,百業旺。自2009年以來,該鎮積極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按照田成方、樹成行、渠成網、路相通的設計要求,對全鎮2萬畝農田進行全面改造,并配套溝渠等水利設施。目前土地整理一期已完成7000畝,二期10000畝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通過土地整理,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實施了土地流轉、集約經營、高產高效、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 二是以勁牌基酒、耀天油茶、陽光生豬為龍頭,靈鄉鎮全力打造以“油茶、雷竹、生豬、肉兔”為主的農副產品種養加工區。目前,己建成具有一定規模和休閑特色的農莊13個,建成肉兔、生豬養殖及油茶、雷竹種植基地40多個。 三是以梅紅山風景區旅游開發為主線,以宮臺山莊、龍泉山莊為依托,靈鄉鎮全力打造坳頭梅紅山生態旅游區。已投入240萬元進行整體規劃,投入800萬元建設了盤山公路和隧道工程,引進資金1億元,建設會務中心、賓館、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梅紅知青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等集教育、運動、休閑、娛樂、會務、旅游為一體的4A級景區。 靈鄉鎮以人為本,描繪社會和諧發展新藍圖。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教育文化事業迅猛發展,近年來,靈鄉鎮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全鎮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其中投入1200萬元改擴建靈鄉中學,投入1000萬元新建全鎮第一個九年一貫制毛鋪正義希望學校,緩解了貧困山區孩子的上學難,還對全鎮10所小學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完善教學設備,確保了教育公平;投資1000萬元新建敬老山莊,實現了全鎮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投入200萬元實現了有線廣播“村村通”;全鎮建成腰鼓隊、舞龍舞獅隊、民間樂隊及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愛好者協會等群眾性組織21個,使村民活動有場館,休閑有場地, 文化生活極為豐富。 近三年來,靈鄉鎮累計投入近億元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在全省鄉鎮中安裝鎮區電子監控系統,推進了平安鄉鎮建設進程。投入2000萬元實施了長江引水工程,保證了三分之一人口的飲水安全。投入1000萬元的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已交付使用, 17個行政村的衛生室已全部通過省級驗收,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投入300萬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計生服務站;先后建成警務大樓、城建大樓、司法大樓、醫院門診大樓等標志性建筑。靈鄉地標19層住宅樓已經建成,成為鎮區新的亮點。宮臺山莊、靈鄉金花酒店、靈鄉大酒店、佳園賓館、光輝歲月茶藝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餐飲娛樂住宿項目先后建成,使廣大村民過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靈鄉鎮黨委、政府用心在干群之間搭起了一座座連心橋,用辛勤的汗水澆開了一朵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花。在今后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靈鄉鎮將高標準打造談橋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加快整鎮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按照鄉村風光、城市設施、田園生態、現代生活的標準,著力提升新理念、建設新機制,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整合各方資源,破解發展難題,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向縱深發展,為爭創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鎮、大冶市城鄉統籌發展排頭兵而不懈努力。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