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 |
日期: 2012-4-14 17:20: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更多 | 熱度:1886℃
XX鎮成為重點鎮之初,黨委、政府就會同建設部門深入研究了XX鎮實際。 結合XX鎮到縣城趙鎮和省會城市成都時間短,都只需1小時左右車程,而且周邊連接鄉鎮1多,包括本縣的XX、XX、XX、XX、XX和XX市的XX鎮,再加上金樂路貫穿全鎮,使鎮內第三產業發達,商業。 服務業.文化娛樂業.衛生醫療業及金融保險業等社會配套設施較完善,因此,XX鎮的功能定位為:商貿物資集散地。物流中心和交通樞紐。 XX鎮城市規劃規模包括兩個社區的10余個組,2008年建成區1.7平方公里,場鎮內道路包括過境金樂路2公里左右,主街1.5公里左右,其余街道總和3公里左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在7平方米左右。鎮內有村辦水廠2個,日供水能力在320噸左右,管網覆蓋了整個建成區,并向周邊村組發展。 XX鎮在垃圾處理方面,已建立了一支專門的垃圾清掃、運輸.保潔的隊伍,擁有垃圾清運車一輛、垃圾桶30余個、專門的垃圾傾倒處理場1個。每天早晨和下午各清運一次,每天的垃圾清運量在2車左右。 XX鎮在綠化方面相對較差一點,由于以前場鎮上的集中建設,造成鎮內公共綠地較少,綠地率較低,面積和人均公共綠地少,2008年正在進一步改善中,鎮內主街已大量栽植了行道樹,建成區綠地覆蓋率達到了35%左右,人均綠地面積在8.6平方米左右。竹篙鎮擁有高完中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3所及3所私立幼兒園。 2008年中學和小學都在進行標準化建設,中學完成了四幢學生宿舍樓和一幢在型綜合樓;小學新建教學試驗樓達8000余平方米。另外XX鎮還擁有醫院2所,包括縣第三人民醫院。紅旗商場、互惠商場。老鄰居連鎖等大型商場也落足在鎮內;除正在修建的大型綜合市場外,竹篙鎮還有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 在城市建設方面,XX鎮因為地處丘陵,礦產資源相對較少,廠礦也少,各方面收入就少。因此建設中,主要是對上爭取獎金和聯系民間獎金的投入,通過經營使用權的方式來盤活城市建設。 被稱為“打工第一鎮”的XX鎮,是四川省成都市東北郊XX縣的一個普通鄉鎮,自然條件一般,人口約5萬,人均只有8分耕地。二十年前,這里人們就已基本不愁吃穿,但生活不富裕,現金收入短缺。 20世紀80至90年代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大潮中,XX鎮上的人們組成了一朵有著自己特色的浪花。四川省婦聯的XX做過有關XX鎮勞務輸出個案研究1,她在研究中這樣總結到:“XX鎮勞務輸出是一個特例。在這個特例中,政府成為勞務輸出的主導力量。”當年,XX就是跟著XX鎮勞動局招工去東莞厚街鎮打工的。 XX鎮1986年時就成立了勞務輸出辦公室,形成“政府提供勞務輸出前的交易成本,農民根據政府的安排外出務工”的勞務輸出模式。 1987年12月,縣和鎮政府干部去廣東考察,了解到那里對勞動力的需求,主要領導都主張到廣東建立務工基地,并把此當成XX鎮經濟發展之必需。從1988年XX鎮最早的50名打工者到廣東,到十年后的1998年,政府“搭橋”組織輸出近2萬人。 據說,厚街也有“小XX”之稱,在厚街的XX人比當地人還多。1994年以前,在外打工的XX人每人每月平均收入300元左右,XX鎮郵局每年收到匯款1000多萬元,1994年后每月工資450元左右,郵局匯款達到4000萬元。事實證明當年XX政府走的是步“好棋”,不但解決了勞動力的出路問題,還帶回可觀的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對于當地政府來說這是不小的政績。 當然,這些都與勞務輸出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的努力分不開:輸出地有外出前的培訓,途中有干部全程護送,輸入地有辦事處干部管理,整個勞務輸出的“控制體系”既維護了政府形象,又降低了風險。 XX鎮經過十多年不間斷的勞務輸出,現在的打工者多數有能力自己獨自外出,而不再依靠政府的幫助,政府的工作也主要轉向為打工者回鄉創業提供服務。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