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技術 |
![]() |
日期: 2012-3-8 23:06:00 | 來源:Luyin.com | 分類:錄音技術 | 熱度:2551℃
【錄音網 LUYIN.com】廣播電臺的產品是“聲音”。清晰、明亮的聲音是主持人和技術人員共同追求的目標,然而要產生令聽眾滿意的聲音效果,除了主持人的聲音素質要好之外,另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個設計優良、符合聲學規律的錄音室與布置合理的傳聲設備。
一、錄音的基本要求 錄音就是錄音師還原聲音的過程。要錄制一個高質量的節目,除要求錄音師具備較高的藝術水平外,還必須滿足如下基本要求: 1要根據節目性質選用具有適合聲學特性的錄音室和電聲器件和設備 2要根據演播人員的位置,正確布置、安放傳聲器。 3要注意當拾音距離稍大時,由于空氣的吸收特性,拾音點的直達聲高頻分量會有一定的衰減。為了彌補這種拾音的高頻損失,應當使用高頻略有提升的傳聲器或將調音臺的高頻略做提升。 4監聽系統是錄音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供錄音師通過聽覺感受來評價廣播節目質量和內容的一種專業設備。專業監聽系統要求能為錄音師盡量地模仿出節目的最終重放效果,使其能正確判斷節目最后的藝術效果。而且監聽系統還應能如實反映廣播節目的質量狀況,并準確暴露出節目質量的缺陷,使錄音師容易發現節目質量存在的問題,以便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監聽系統的瞬態特性比一般重放揚聲器系統要求要高得多。專業監聽系統必須留有足夠的峰儲備(大約10~20dB),只有這樣才能在重放音樂節目信號顛峰時,不致因產生削波而影響重放音質。 5錄音計量儀表是提供錄音師客觀地判斷廣播節目質量的專門儀表,一般有音量單位表、峰值表兩種。音量單位表和峰值表并用,更有利于準確測量音頻信號質量。 二、語言錄音技巧 廣播節目中的新聞報道、詩朗誦、電影解說詞等等都屬于語言錄音。語言節目信號是瞬變的,語言節目信號的聲級雖然比樂器演奏信號聲級要小一些,但是它具有方向性極強的特點。語言節目的錄音以清晰度和可懂度為主要指標。為了提高語言節目的清晰度,應采用混響時間及隔聲措施均符合要求的錄音室。一般情況下語言錄音室的混響時間應具有各頻段中平直的頻率特性,在100Hz-125Hz稍呈下降更為理想。 根據演播者的發聲條件、語言信號的特點、節目的特殊要求及傳聲器的特性來選用適當的傳聲器。語言節目錄音一般可選擇動圈或電容式傳聲器,但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其它類型的傳聲器。動圈式傳聲器的特點是清晰、耐用、價格便宜,應為首選采用。電容式傳聲器的幅頻特性好,靈敏度高,宜在高質量語言節目錄音時采用。傳聲器與聲源的距離大約在20~30cm。如果兩人共享一支傳聲器時,則兩人都必須對準傳聲器的有效拾音區發音,否則拾音質量將受到很大的影響。若兩人共享一支雙方向傳聲器拾音時,可根據兩人的聲音特點和強弱,適當地分別調整兩個人與傳聲器的距離,以求達到兩人的聲音和諧與音量平衡。若參加錄音的人數較多時,就必須采用多支傳聲器拾音。多支傳聲器拾音適合兩人以上的對話或交流,傳聲器之間的距離不要太近,以防止聲波干擾。各路傳聲器拾取的信號應經過調音臺進行音質、音量的調整,同時還要注意各路之間聲音的平衡。通常在多支傳聲器拾音中,應采用“主傳聲器”方式。這是一種用單支傳聲器對演播現場進行全面拾音的方法。另外,再在一些聲部前面放置一些近距離傳聲器,作為輔助拾音。調音時,應使主傳聲器的聲音達到60~70%作為基礎。然后,再適當增減其它傳聲器的音,這樣的拾音即突出了主體聲源,又不至于漏掉某個聲源。一般情況下,主傳聲器供節目主持人或主要發言人使用。輔助傳聲器供采訪對象或嘉賓使用。 三、廣播劇的錄音與制作 廣播劇是一種新興的廣播藝術形式,屬于聽覺藝術。它是由語言、音樂和音響效果組成的。廣播劇的特點是將各種音響效果、語言、音樂和諧地組合在一起,來表現出故事情節與主體思想,塑造人物形象。通過聽眾豐富的想象力來展現劇中場景,產生聞其聲如見其人,尤如親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它是電聲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其它表現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廣播劇的錄音一般分為三個步驟:試音、正式錄音、節目制作。 1試音:按劇本的不同角色進行試音,首先要確定傳聲器類型、有效角、距地面高度和聲源的距離。并按劇本的要求對各個人物的聲音進行修飾和調整。 2錄音:經過試音后,再按著已制定的錄音方案開始正式錄音。此時應注意所有音響效果(含室內、外的音響效果)必須達到預定的要求。 3制作:將已錄好的語言和音響效果素材,按著劇本的順序進行合成。在此過程中解說詞常作為轉場的手段,有時幾句簡單的解說詞就可以將劇情中的時間、地點、空間和情節發展充分地展現出來。因此,解說詞不論同期或分期錄音都應做到聲音清晰、圓潤親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 四、廣播新聞報道的錄音技巧 隨著數字音頻技術、便攜錄音設備(采訪機)和音頻工作站在廣播領域的廣泛應用,廣播新聞節目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廣播新聞錄音中記者和采訪對象都要保證語言的合適速度、清晰度、簡練性。為確保高質量采訪最好使用專業級的外置話筒。如在室外必須使用防風罩,以濾除部分干擾聲。如果使用內置的話筒進行采訪,必須注意調整好話筒靈敏度,也就是錄音音量的大小。合適的靈敏度,可以防止聲音的失真。另外正確選擇采訪機上數量眾多的場景模式功能可避免錄音參數設置不當所造成的聲音失真。 最后用音頻工作站對素材進行編輯時,要注意語氣的銜接,內容的關聯。音量大小的變化不能太突然,要有停頓,要留白,切忌斷章取義,喋喋不休,忽高忽低。 同期錄音采訪中,最好采用隨錯隨補的方式。補錄過程中,一定要在原現場或錄音室內一次性補錄,否則在音色、音量、情緒上會跟原來有較大差別,導致連貫性差,聽起來剪切的痕跡重,會給人以弄虛作假的感覺。 更多文章
|
![]() |
![]() |
|
![]() |
|
![]() |
|
![]() |
|
![]() |